《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图形是梯形,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征。掌握梯形与其它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分类、集合、转化的数学思想。
2. 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等实际操作,在交流、调整、归纳概括的过程中,经历认识梯形的全过程。
3. 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等活动获取新知,在对知识构建中,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善思乐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梯形的特征;会画梯形底边上的高。 教学重点:
在画图实践中归纳总结图形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呢? 预设: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 预设: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学习梯形做知识基础。
1 / 6
二、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观察图片,这些图里都有什么图形?
注: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动画“【数学探究】认识梯形”。 预设:梯形。
提出问题:观察这些梯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呢?
预设: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教师说明: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提出问题: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相同点:都有四条边、有四个角,都是四边形。
不相同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教师说明:梯形有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把互相平行的这一组对边分别叫做梯
2 / 6
形的上底和下底。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提出问题: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预设:互相平行的是底。
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提出问题: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 预设:两腰相等
提出要求:请你量一量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 预设:两腰相等。
教师说明: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拿一个直角梯形,让学生观察它的角有什么特点? 预设:有一个角是直角。
教师说明: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3 / 6
注:此图片是微课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认识梯形.mp4”。
提出问题:现在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哪些四边形? 预设: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预设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预设3:这些都是四边形。
教师说明:我们可以用关系图来表示。
注:此图片是微课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微课“【知识点解析】四边形的分类.mp4”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梯形与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四边形之间的异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加深学生对所学四边形
4 / 6
的整体认识,为学生梳理四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三、巩固练习
1.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间的距离()。 A.相等 B.不相等 C.不一定相等
(2)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两个底角相等,它是()。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等腰梯形 2. 我能写出它们的名字。
( )( )( )( )( )( )3. 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梯形的认识,知道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梯形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梯形,知道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梯形有上底和下底及两个腰组成,还有两个特殊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还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回顾梯形的特征,找到四边形之间的关
5 / 6
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拓展延伸
注:本资源探究的是不同多边形的底和高,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动画“【数学探究】认识底和高”。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