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第6期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Vo1.3 N0.6 2011年6月 Journal ofChifeng University(science&education) Jun.2011 试示语翻译技巧与原则 高杰 (东北石油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增强,公示语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但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公 示语翻译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分析公示语运用功能角度,提出公示语对等翻译策略。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语言特点;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231(2011)06—0 公示语是给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是 (二)应用功能 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 1.指示性公示语较多地运用在公共场所,不要 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公示语 求公众去采取何种行动,其功能在于指示服务的内 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公示语是 容,向公众提供一种信息,如“票务与旅游中心”、 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 “问讯处”、“公共厕所”等。 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从公示语功能 2.提示性公示语起到公众提示作用,没有任何 的角度、语言功能文本类型的角度分别对公示语进 特指意义,如“此门关闭,请走旁门”、“请在此交款” 行了研究。本文将从公示语的语言特点、翻译中存 等。 在的问题等方面作进一步的阐述。 3.性公示语语气相对委婉,但意义明确地 一、公示语的语言特点与应用功能 向公众提出要求,如“抱好犬只”、“施工现场,禁止 (一)语言特点 通行”等。 1.文字简洁,配有图文。公示语在日常生活中 4.强制性公示语是口气最为强硬的一种,要求 应用十分广泛,如:公共交通、公共设施、旅游景点 公众“必须”采取相应行动,如“警戒线勿超越”、“禁 等场所。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要求公示语简洁 止通行”等等。 明了,通俗易懂。如:我们在一些大型商场或公司的 二、英语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门口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警示语一“请勿将自行车 (一)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 停靠此处”、“请当心台阶”等;有时为了使公示语更 目前颇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公示语翻译中存 具体形象化,还配上简单的图文加以解释。 在的随意翻译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缺 2.公示语的用词及词性,分为“动态”和“静态” 乏相关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忽视了中英文化差异, 两类。标示、告示类的公示语用静态之词,如“斯碧 对目的语表达习惯理解得不够透彻。由于中西文化 威尔大街”、“出口”;动态性质的公示语往往口气生 存在着诸如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思维方式等方面 硬,含有要求、等意义,其目的是希望引起公众 的巨大差异,给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的人 的关注,如“握紧扶手”等。分析研究公示语的动态 们造成很大的交流障碍。 和静态,能有效地解释公示语,向读者传达明确的 (二)缺乏文化修养 信息。 文化素养指的是用优势文化中的习语、隐喻和 一1n7一 非正式内容流利交谈的能力。从熟悉的街道路标, 到历史出处的知识,再到理解最近的俚语,文化素 养需要理解文化的相互影响并作出反应。例如一所 晰直接、通俗易懂、规范自然,使目标语在阅读和交 际上更为通畅。翻译“静态”意义的公示语时多使用 名词,多使用动词或动名词,如“注意左侧”、“严禁 高校学生公寓区内的励志标语:“时间是一只永远 在飞翔的鸟。”一段读不通的英文公示语在校园出 拍照”等;传达语言信息较丰富时,应多使用短语、 词组和缩略语。 四、结语 现,可想而知,会给身处高校的莘莘学子带来不良 影响。因此,文化素养要求在创造公众语言和群体 思考上对琐事及其用途具有范围广泛的理解。 三、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公示语在公众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作用,对公 示语的误解、滥用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探讨公示语 的功能意义和语言风格,真正发挥公示语在我国改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民族都有深厚的文化 底蕴,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语言表达上也各有千 秋。公示语的翻译将源语转换成目标语,既要保留 源语中的语言信息,还要兼顾文化差异,同时又使 源语不失去原有的功能,不能因文化差异导致意义 上的误解。 (二)分析具体语言环境 公示语是一种应用文体,形式丰富,应用广泛。 在翻译公示语时,不能完全照搬,直接翻译成目标 语,要遵循翻译的信、达、雅原则。如何把握这个原 则呢,笔者认为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仔细分析目 标语的情境。 (三)避免中式英语 翻译是一项繁复的再创作过程。如果对源语和 目标语缺乏深刻的研究,就很难做到融会贯通。 (四)语言简洁明了 公示语要体现出简洁明了的语言特点。Peter Newmark的交际翻译理论认为,文本翻译应做到清 一l08一 革开放、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公示语翻 译是否得法是这个城市形象、精神面貌、文化素养 等综合素质的直接展现。 参考文献: [1 ̄Williams,M.&Robert L.B.Psychology for Lan— guage Teachers:a Soci ̄Constructivist Ap— proac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 模式的嬗变卟外国语,2004(4). [3 JKatan,D.Translating Cultures:An Introduction for Translators,Interpreters and Mediators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黄田.语境角色认知与公示语翻译Ⅱ】.四川外国 语学院学报,2007(5). [5]北竹,单爱民.谈英语公示用语的语言特点与汉 英翻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