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目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以万科为例
院 别 经济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学生姓名 钱金玉 学 号 013141032 指导教师 傅红梅 职 称 中级会计师
2018 年 4 月15日
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毕业论文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以万科为例 (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所在院别 钱金玉 专业 傅红梅 会计学 职称 经济学院 学号 013141032 中级会计师 诚信承诺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 我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在本人的毕业论文中不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不篡改研究数据,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钱金玉 傅红梅 学 号 职 称 013141032 中级会计师 专业班级 会计学十班 单 位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以万科为例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万科资产减值会计问题,首先对资产减值的概念进行概述,分析企业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资产减值会计制度、资产减值的计提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企业资产减值存在资产减值金额确认计量不准确、资产减值内部控制略显薄弱、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控的动机依旧存在、缺乏详细的减值信息披露要求等原因,最后提出制定准确的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计量、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建立合理的企业绩效考评机制、完善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等对策。 要求:论文撰写要求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语言通顺。撰写论文前应首先阅读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对相关理论著作要很好的把握,提高理论水平及思想深度。根据开题报告和老师提出的意见对论文提纲进行修改,确定大纲后认真撰写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结束后要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认真反复的修改论文,并按照要求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严格按照论文进度安排进行论文的写作。论文的格式、字数等撰写方面的要求参照《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毕业论文主要参考资料: [1] 胡淑兰. HK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2] 刘卫龙. 山东海化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 [3] 张姗姗,戴德明,张卓然. 资产减值与会计盈余可比性[J]. 财经论丛,2016(10):57-66. [4] 李玉娟. 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5] 杨建平.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J]. 时代金融,2017(08):223-224. [6] 孙冬梅. 企业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7(08):79-80. [7] 辜智勇. 新会计准则中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 财会学习,2017(12):120+122. [8] 刘洋伶,王春莲.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J]. 纳税,2018(02):58-59. [9] 张润华.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规范性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01):16-17. [10] 杜黛君. 资产减值会计若干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1):166-167. [11] 朱宇佳.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J]. 中国林业经济,2016(03):42-45. [12] 张凤.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7. [13] David Bond,Brett Govendir,Peter Wells. An evaluation of asset impairments by Australian firms and whether they were impacted by AASB 136[J]. Accounting & Finance,2016,56(1). 毕业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工作: 1. 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收集。 2. 与实习相关的选题要注意在实习过程中观察收集相关的数据。 3. 认真撰写开题报告,并对开题报告中指导教师所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4. 认真撰写论文,并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5. 论文定稿之后,按照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 毕业论文进度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毕业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安排 备注 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2017-10-26至2017-11-10 完成论文的任务书。 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并完成开题答辩。 进一步查找资料,作社会调查。 撰写论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阅改论文。 修改论文,完成第二稿,并交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完成中期检查表。 修改论文,完成第三稿,并交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并返还学生,修改后立即交指导教师。 专家评阅。 毕业论文答辩。 2017-11-10至2017-11-25 2017-11-26至2018-1-10 2018-1-11至2018-1-31 2018-2-1至2018-2-14 2018-2-15至2018-2-29 2018-3-1至2018-3-15 2018-3-16至2018-4-1 2018-4-2至2018-4-15 2018-4-16至2018-4-30 2018-5-1至2018-5-15 评定学生最终论文成绩,评出院内优秀论文。 2018-5-16至2018-5-31 课题信息: 课题性质: 设计□ 论文√ 课题来源: 教学√ 科研□ 生产□ 其它□ 发出任务书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会计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课题性质 毕业论文题目 钱金玉 傅红梅 学 号 职 称 013141032 中级会计师 课题来源 专业班级 单 位 2014级会计学10班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设计□ 论文√ 科研□ 教学√ 生产□ 其它□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以万科为例 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企业资产减值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差异的产生会导致企业对自身资产缺乏相应的认知,从而加大了企业运行的风险。因此,对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阐述对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和发展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对策,以达到资产真正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 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造成企业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并未真正达到真实反映资产质量的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通过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分析,弥补当前企业资产减值从资产减值金额确认计量不准确、企业内部审计能力低下等角度进行分析的缺陷。本文通过对万科资产减值问题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资产减值会计问题,进而有利于掌握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使我国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发展更加规范化。 (2)现实意义:资产减值会计是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需要,有助于企业将长期积累的不良资产予以消化,也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资产减值会计是上市公司稳健理财的需要,有助于企业释放风险,减除包袱,轻装上阵,达到稳健理财的效果;资产减值能够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行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David Bond,Brett Govendir,Peter Wells(2016)在《An evaluation of asset impairments by Australian firms and whether they were impacted by AASB》首先提出对经理人员会计的经济动机进行相关研究,对企业计提相关资产减值的动机提出两种观点:一是客观的经济因素,即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是基于与企业相关的经济环境;二是盈余管理因素,即管理层出于某种目的而对资产减值的计提进行人为干预。 Riedl(2017)在《Depreciated Asset》通过对SFAS NO.121准则出台前后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与经济因素的相互联系的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其联系较准则实施前降低了,而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的相关性得到显著增强,因此他认为准则出台后财务报告的质量降低了。 Zucca和Campbell(2017)在《Realised Povision fo Assets Devaluation》指出在公司盈利水平比较低的时期会有大量的资产减值发生,以便以后年度进行巨额减值准备的冲销,以实现利润平滑的目的。 2.国内研究现状: 杜黛君(2016)在《资产减值会计若干问题研究》指出,为了可以将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必须进一步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完善。目前,已有国内外人士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了研究探讨,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取经验,然后研究资产减值实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依照问题给出对策。 封硕,张忠慧(2016)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指出,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推出,在说明谨慎性原则重要性的同时,避免了上市公司人为利用调节利润情况的发生。但是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文章辅以相关上市公司的案例,以期达到对国内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进行较为深入研究之目的,从而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客观性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夏晓宇,胡林林,杨成文(2017)在《资产减值会计研究》指出,资产减值是公平反映公司资产状况,向真实潜在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的不可避免的问题。资产减值核算已成为当前会计科目的热点问题之一。财务报告中,资产泡沫严重对信息用户的正确决策影响较大,不仅影响了企业信誉,同时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中国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备》,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一些建议。 罗杰思,曾凯(2017)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很多问题:资产减值信息披露不够完善;计提减值的标准、方法以及比例不明;随意减少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人为操纵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林舒翔(2016)在《我国资产减值在会计实施中的问题》指出,资产减值的基本内涵是企业在具体的运行中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与企业账面上资产状况不符时,需要资产减值会计对企业的实际资产状况进行确认,计算企业的实际资产,并将资产状况进行有效的披露的过程。因此,企业发展过程中账面上的资产与实际企业的资产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差异的产生便会导致企业对其自身资产的缺乏相应的认知,从而加大了企业运行的风险,这便需要资产减值会计发挥其特有作用。所以,对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深入了解刻不容缓。 于江波(2017)在《财务困境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的研究》指出,资产减值会计在财务困境公司中的应用状况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规范。根据案例中暴露出的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从完善现行会计准则、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到增强公司内部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以期对遏制当前财务困境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的种种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杨建平(2017)在《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指出,资产减值是当下企业格外关注的问题,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一旦出现资产减值,企业不得随意更改,保证了企业利润的真实性,让企业的各项资产变得明确,提高了企业资产管理的质量。 李玉娟(2016)在《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研究》指出,企业的资产价值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随之出现了资产减值会计,为了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所以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好可靠性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发现了企业资产减值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揭露出行为准则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暴露了公司内部管理方面的缺陷。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建议,促使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更加完善、促使资产可回收金额的确定更加准确及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和企业外部环境方面的建议。 刘洋伶,王春莲(2018)在《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指出,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范围有一定的规定,明确了8种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的资产发生减值时,无论是什么资产种类都应当计提资产减值。种类不同性质也不同,要进行适当处理,其中必须明确的问题就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后期间是否可以转回,这个问题必须有明确的处理方法。 通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学者对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研究的视觉虽然宽泛,但最终都是为了帮助企业提高盈利水平、减少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企业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企业资产减值问题的对策,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达到企业真实获取经济利益。 三、研究内容 1前言 2万科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概述 2.1资产的概念 2.2资产减值的含义 2.3资产减值确认的标准 2.4资产减值的对象 3万科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现状 3.1万科的简介 3.2万科资产减值会计总体分析 3.3万科资产减值会计具体分析 3.3.1应收账款方面 3.3.2存货方面 3.3.3固定资产方面 4万科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4.1资产减值金额确认计量不准确 4.2资产减值内部控制略显薄弱 4.3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控的动机依旧存在 4.4缺乏详细的减值信息披露要求 5万科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5.1准确的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计量 5.2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 5.3建立合理的企业绩效考评机制 5.4完善资产减值信息披露 6结论 四、研究方案 1.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完成与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论文的检索;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查阅相关的理论内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检索收集。 2.通过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从而为论文提供可靠地依据,完成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五、进度安排 1.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完成论文的任务书,2017-10-26至2017-11-10。 2.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并完成开题答辩,2017-11-10至2017-11-25。 3.进一步查找资料,作社会调查,2017-11-26至2018-1-10。 4.撰写论文,完成第一稿,并交指导教师,2018-1-11至2018-1-31。 5.指导教师阅改论文,2018-2-1至2018-2-14。 6.修改论文,完成第二稿,并交指导教师,2018-2-15至2018-2-29。 7.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完成中期检查表,2018-3-1至2018-3-15。 8.修改论文,完成第三稿,并交指导教师,2018-3-16至2018-4-1。 9.指导教师阅改论文,并返还学生,修改后立即交指导教师,2018-4-2至2018-4-15。 10.专家评阅,2018-4-16至2018-4-30。 11.毕业论文答辩,2018-5-1至2018-5-15。 12.评定学生最终论文成绩,评出院内优秀论文,2018-5-16至2018-5-31。 六、预期结果 通过制定完善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建立合理的企业绩效考评机制、完善资产减值信息披露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助推作用。 七、参考文献 [1] 胡淑兰. HK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2] 刘卫龙. 山东海化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 [3] 张姗姗,戴德明,张卓然. 资产减值与会计盈余可比性[J]. 财经论丛,2016(10):57-66. [4] 李玉娟. 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5] 杨建平.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J]. 时代金融,2017(08):223-224. [6] 孙冬梅. 企业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7(08):79-80. [7] 辜智勇. 新会计准则中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 财会学习,2017(12):120+122. [8] 刘洋伶,王春莲.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J]. 纳税,2018(02):58-59. [9] 张润华.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规范性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01):16-17. [10] 杜黛君. 资产减值会计若干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1):166-167. [11] 朱宇佳.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J]. 中国林业经济,2016(03):42-45. [12] 张凤.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7. [13] David Bond,Brett Govendir,Peter Wells. An evaluation of asset impairments by Australian firms and whether they were impacted by AASB 136[J]. Accounting & Finance,2016,56(1).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审查结果: 同 意□ 不 同 意□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院 别: 经济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姓 名: 钱金玉 学 号: 013141032
2018 年 4 月 15 日
David Bond,Brett Govendir,Peter Wells(2016)在《An evaluation of asset impairments by Australian firms and whether they were impacted by AASB》中指出对经理人员会计的经济动机进行相关研究,对企业计提相关资产减值的动机提出两种观点:一是客观的经济因素,即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是基于与企业相关的经济环境;二是盈余管理因素,即管理层出于某种目的而对资产减值的计提进行人为干预。
Riedl(2017)在《Depreciated Asset》通过对SFAS NO.121准则出台前后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与经济因素的相互联系的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其联系较准则实施前降低了,而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的相关性得到显著增强,因此他认为准则出台后财务报告的质量降低了。
杜黛君(2016)在《资产减值会计若干问题研究》指出,为了可以将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必须进一步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完善。目前,已有国内外人士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了研究探讨,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取经验,然后研究资产减值实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依照问题给出对策。
封硕,张忠慧(2016)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指出,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推出,在说明谨慎性原则重要性的同时,避免了上市公司人为利用调节利润情况的发生。但是资产减值会计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文章辅以相关上市公司的案例,以期达到对国内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进行较为深入研究之目的,从而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客观性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夏晓宇,胡林林,杨成文(2017)在《资产减值会计研究》指出,资产减值是公平反映公司资产状况,向真实潜在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的不可避免的问题。资产减值核算已成为当前会计科目的热点问题之一。财务报告中,资产泡沫严重对信息用户的正确决策影响较大,不仅影响了企业信誉,同时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中国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备》,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一些建议。
罗杰思,曾凯(2017)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很多问题:资产减值信息披露不够完善;计提减值的标准、方法以及比例不明;随意减少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人为操纵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林舒翔(2016)在《我国资产减值在会计实施中的问题》指出,资产减值的基本内涵是企业在具体的运行中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与企业账面上资产状况不符时,需要资产减值会计对企业的实际资产状况进行确认,计算企业的实际资产,并将资产状况进行有效的披露的过程。因此,企业发展过程中账面上的资产与实际企业的资产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差异的产生便会导致企业对其自身资产的缺乏相应的认知,从而加大了企业运行的风险,这便需要资产减值会计发挥其特有作用。所以,对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深入了解刻不容缓。
于江波(2017)在《财务困境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的研究》指出,资产减值会计在财务困境公司中的应用状况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规范。根据案例中暴露出的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从完善现行会计准则、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到增强公司内部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以期对遏制当前财务困境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的种种问题发挥积
极作用。
杨建平(2017)在《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指出,资产减值是当下企业格外关注的问题,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一旦出现资产减值,企业不得随意更改,保证了企业利润的真实性,让企业的各项资产变得明确,提高了企业资产管理的质量。
李玉娟(2016)在《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研究》指出,企业的资产价值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随之出现了资产减值会计,为了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所以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好可靠性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发现了企业资产减值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揭露出行为准则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暴露了公司内部管理方面的缺陷。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应用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建议,促使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更加完善、促使资产可回收金额的确定更加准确及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和企业外部环境方面的建议。
通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学者对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研究的视觉虽然宽泛,但最终都是为了帮助企业提高盈利水平、减少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企业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企业资产减值问题的对策,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达到企业真实获取经济利益。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以万科为例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外部的经营环境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因此企业在经营的时候就会增加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所以我们要对企业的资产减值高度的重视。我们要对企业的资产减值进行及时的确认和计量,面对不同的会计要素要进行不同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在面对不同的资产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很多企业将资产减值会计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缺少实际操作的方法性指导,这样的话,资产减值的情况就难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准确的反映。因此本文对资产减值问题进行了概述,包括资产减值含义、确认标准、对象,进而分析万科在资产减值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资产减值;资产减值会计;盈余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xternal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s is constantly changing, which leads to the uncertainty and risk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assets impairment i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We should promptly confirm the enterprise's asset impairment, different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treatment, but due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sets, the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treatment is also different, so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are not the same. Chinese enterprises need to further develop and improv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lack of practical methods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which leads to the situation of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in China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reflect the internal assets impairment of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problem of asset impairment, including the meaning of asset impairment, recognition standards, objects, and then analyzes Vank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asset impairmen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Asset impairment;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目 录
1前 言 ............................................................................................................................................................... 1 2 万科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概述 ...................................................................................................................... 1 2.1 资产的概念 ................................................................................................................................................... 1 2.2 资产减值的含义 ........................................................................................................................................... 1 2.3 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 ................................................................................................................................. 17 2.4 资产减值的对象 ........................................................................................................................................... 2 3万科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现状 ....................................................................................................................... 2 3.1万科的简介 .................................................................................................................................................... 2 3.2万科资产减值会计总体分析 ........................................................................................................................ 2
3.3万科资产减值会计具体分析 ................................................................................................................ 3 3.3.1应收账款方面 ..................................................................................................................................... 3 3.3.2存货方面 ............................................................................................................................................. 4 3.3.3固定资产方面 ..................................................................................................................................... 4 4万科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5 4.1 资产减值金额确认计量不准确 ................................................................................................................ 5 4.2 资产减值内部控制略显薄弱 ............................................................................................................... 5 4.3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控的动机依旧存在 ................................................................................... 6 4.4 缺乏详细的减值信息披露要求 ................................................................................................................ 6 5万科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 7 5.1准确的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计量 ........................................................................................................ 7 5.2 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 ............................................................................................................................. 7 5.3 建立合理的企业绩效考评机制................................................................................................................. 7 5.4 完善资产减值信息披露 ............................................................................................................................. 8 6 结 论 .............................................................................................................................................................. 8 参考文献 .............................................................................................................................................................. 9 致 谢 ................................................................................................................................................................ 10
1前 言
资产减值是当下各企业格外关注的问题,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一旦出现资产减值,企业不得随意更改,保证了企业利润的真实性,让企业的各项资产变得明确,提高了企业资产管理的质量。但企业用公允价值计算资产减值时,也会出现很多会计问题,有待解决。
中国房地产业一共有141家上市公司,其中万科是其中发展比较快的企业之一,但是同时也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因此导致企业的资产很快就会陈旧、过时甚至毁损,这大大缩减了资产的价值,使得企业会计信息不准确。同时,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也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对象。资产减值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万科应该也必须重视资产减值这一内容。
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对账面价值和实际存在的资产进行详细的对比。因此不同程度上就造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也体现出了资产减会计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资产减值会计至关重要。资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会计要素,反映了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还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让企业达到最初设定的预期。以这个定义为基础,分析资产减值,既通过对未来资产的收益数额的判断,与账面金额进行对比,用会计计算的方式最终确定。
2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概述
2.1资产的概念
资产属于公司,个人,国家经济拥有或控制的由金钱来衡量支付,包括收入,债务和其他的平衡资源。资产会计,负债,所有者权益联合会计等式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对财务会计的基础。资产是一种资源是由企业控制和拥有的,反映在企业名下的,在今后的发展中,会给企业的经济带来良好的收入。
2.2 资产减值的含义
资产减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资产发生了贬值,那么预期的我们能够得到的金额就会少于现在的面值,不能够和账面上的金额一致,所以我们要对差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那么,预期的我们能够得到的金额是多少,例如,我们把一项资产出售,我们可以得到100万的净利润,但是如果继续使用,那么预期净利润为90万,所以这个时候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就会是100万。
我们怎样确认预期能够得到的金额,我们要在交易双方都能够接受认可的价格下,与此同时我们要对发生减值的资产收取一定的处置费,减去处置费用,我们就得到了净额,然后我们再与资产的预期能够得到的做出比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以最高价的用来确定。其实处置费用是一种成本,可以包括一些搬运费,制造费用,法律费用或者一些与资产减
值相关的直接费用。
2.3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
永久性标准就是说在长期发展的条件下,要考虑资产在发生减值后能否恢复。
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进行减值迹象测试,即经济性标准,假如可回收金额高于账面价值,那么以差额作为减值部分,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一期间的资产的真实价值。
我们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直接的确认和计量,即可能性标准。
2.4资产减值的对象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8涉及折旧的对象主要有以下要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资产组;核心资产、商誉、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对象不包括折旧的要求包括:存货和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不提供公允价值的可靠估计的长期股权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租赁不能保证更多的价值。
3万科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现状
3.1万科的简介
万科是一家上市公司,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一家领先国内很多房地产公司的先进企业,该公司活跃在很多重点城市,推进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最近几年,万科取得了更加卓越的成绩,在世界财富排名遥遥领先我国其他几家房地产公司。
同时深圳地铁集团成为本集团第一大股东,支持万科的发展模式,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合作目标,深化合作供应的发展模式。
而且,公司致力于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以特有的新的发展理念在行业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万科也面临着更好的机遇和发展战略,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使发展规模越来越壮大。
3.2万科资产减值会计的总体分析
进行2015到2017年度这三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万科资产减值损失情况如表3.1,我们可以看出万科的资产减值主要体现在往来坏账损失、存货减值损失和在建工程方面,因此在计提的时候,我们的会计人员要着重分析这几个方面,并且进行详细的披露。
表3.1 资产减值损失明细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往来坏账损失 存货减值损失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工程物资减值损失 在建工程减值损失 合计
注:来源于网易财经。
2015年 178,122 36,812,193 59,836 37,050,151
76,531 46,974,791
102,241 60,052,054
2016年 162,126 46,736,134
2017年 141,047 59,808,766
从表3.1可知,我们可以得到万科2015年到2017年的资产减值损失的构成情况。
表3.2 万科财务数据汇总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收入 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 利润总额
注:来源于网易财经。
2015年 19,554,913 13,815,063 60,052,054 5,114,195
2016年 24,047,724 16,974,240 46,974,791 3,925,361
2017年 24,2,711 16,007,992 37,050,151 3,380,262
根据表3.2可知,万科在2016年和2017年处于盈利状态。在 2015年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占2017年度利润总额的 61.69%;在2016年度,企业在收入减去成本的余额为7,073,484,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比2015年增加16.53%;截止2016 年,企业转亏为盈,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较2015年和2016年比为负数,也就是说,万科在2016年度转回减值损失的金额远远大于资产的计提金额,与2015年比较,2017年度的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23,001,903;2017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为37,050,151元,比上年同期减少其计提的减值损失较2016年同期数少9,924,0。所以说,企业是结合万科的收入以及成本的情况,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的计提与转回处理,目的是达到企业扭亏为盈。
3.3万科资产减值会计的具体分析
3.3.1应收账款方面
表3.3 重大单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明细表 单位:万元 重大并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注:来源于网易财经。
251,065 207,526 143,273
29,810,963.17 41,301,538.41 47,305,207.68
账面余额
坏账准备
单项计提比例
(坏账准备/账面余额) 118.74% 78.% 95.95%
2015年计提251,065元,2016年计提207,526元,比2015年度少计提,在2015年
度计提 29,810,963.17 元,2017年占利润总额的 1.54%,2015年计提的坏账准备增加资产减值损失29,810,963.17元,吞噬了 29,810,963.17元的利润,可见,坏账准备的计提对当期利润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在2014年,万科没有计提坏账准备,而是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30,517,255.38 元,占利润总额的22.40%,冲减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当期利润,达到了妆点财务报表的目的,同时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2017年万科计提的坏账准备是利润总额的3.15%,减少当期利润,加大亏损,为了避免被财务信息使用者发现企业利用坏账准备的计提以及转回的方式操作利润,万科在2015年计提的坏账准备有所减少,其仅占利润总额的0.06%。 3.3.2 存货方面
表3.4 存货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明细表 单位:万元 年份 2015 2016 2017
注:来源于网易财经。
利润总额 24,814,728.50 1,039,110,031.03 1,815,909,901.59
存货跌价准备
278,237,543.70 48,3,974.34
存货跌价准备/利润总额 0.00% 26.78% 2.66%
由表3.4可知,万科在2015-2017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当期利润总额的影响波动比较大,2015年计提存24,814,728,50货跌价准备,2016年存货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26.78%。2015年度以及2016年度大额亏损是有原因的,为了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对于万科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在2016、2017 年大额亏损(增加资产减值损失),为2015年扭亏做准备。从计提方面上看,2015-2016年度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逐渐减少的,目的是减少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利润。2016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有所提升,2016年相比较2015年度,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有所收敛,其占利润总额的2.21%,减少利润55,439,283.40元。转销的存货跌价准备,虽然不影响资产减值损失,但是其是直接计入企业的成本中(其他业务成本),从而影响利润,达到企业控制盈亏的目的。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万科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量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同时也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3.3固定资产方面
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资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如表所示:
表3.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单位:万元 年度 2015 2016 2017
注:来源于网易财经。
房屋建筑物 13,980,931.58
机械设备 8,429,2.28 37,885,454.60 3,990,382.59
办公设备 27,763,9.85
合计 50,174,185.71 37,885,454.60 3,990,382.59
在2015年万科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中,房屋建筑为13,980,931,58,机械设备为8,429,2,28,办公设备为27,763,9,85,2016年机械设备为37,885,454,60,2017年机械设备为3,990,382,59。
万科在2015年、2016、2017 以及2015 年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15年占利润总的4.83%、2016年是2.74%、2017年为0.16%,在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中,企业在亏损年度增加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导致固定资产的年末账面价值降低,虽然不会影响资产价值损失,但是通过下一年少计提折旧的形式增加当期利润。可见即使新准则在固定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以及确认时点有着详细的指南,但是还是很难避免企业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平滑各期间利润的行为。
4万科在资产减值方面存在的问题
4.1资产减值金额确认计量不准确
在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的时候,不同会计人员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因此会出现不标准的资产组的划分,这种划分标准缺乏明晰的标准,不同主体对同一资产可能做出不同的划分,万科进行减值判断时本应综合考虑行业市场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和国家法律制度等因素,但当万科需要进行利润操纵时,可能利用减值迹象判断的主观性,进行或不进行计提减值损失。
在资产减值进行计量的时候,我们要通过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我们可以回收到的金额进行详细的对比,因此准则规定可回收金额按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较高者确定。同时我们规定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在双方自愿的熟悉市场的情况下,进行公平的交易,同时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有待完善,特别是价格市场和信息市场的不成熟,比如二手资产交易市场建设的落后,万科很难获得资产可靠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的应用也就大打折扣,同时处置费用也严重依赖上市公司对未来的主观判断,没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在对在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确定的时候,会考虑到很多问题,必去预计,涉及到的折现率,折现年息,年限等。同时,外部复杂的市场环境对万科也是一种挑战,复杂多变和资产使用状况的不确定性,这些都需要万科的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和现金流量预算表的编制能力。
4.2资产减值内部控制略显薄弱
万科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当前,有很多都不合理,有很多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固定资产等实物控制缺乏以及业绩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在对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等进行确认时,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将需要多个人才能够完成的工作交给一个人来完成,原则上,我们应该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完成的,通过对比一部分专业的数据,进行审查,由一个人完成的话,会减少工作的真实性,容易弄虚作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造成企业利润存在由人为调节的因素存在。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内部审计和监督的作用,在万科的资产减值会计中,我们要对资产减值的计提还有记录情况,还有信息的披露进行内部的审计和监督,我们要找出内部各个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环节,然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万科相适应的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我们要对各个层次进行合理的沟通,各个部门都要互相牵制,要保持客观性,减少主观的人为意识的判断。在面对错误的时候要敢于纠正错误,不隐瞒。
4.3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控的动机依旧存在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资本市场非有效的缘故,万科通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为了IPO、防亏、扭亏、利润平滑、配股等目的或者因为管理层变更虚假提高业绩,往往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资产减值是会计谨慎性信息质量要求的具体运用,在对资产进行减值判断的时候,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减值判断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减少一些客观性。因此就给利润操控留下可乘之机。己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的价值恢复不能逆转,未规定流动资产不可以转回,因此万科可能会通过这一规则,通过实质性的交易来转回已经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性,那么就很难实现盈余管理。
例如,在计提的时候少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而增加利润。在某一会计期间,万科的财务状况已经处于不良好的状态下,如果根据准则规定,我们还是要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那么,亏损是一定会存在的,所以这个时候就会不提资产减值准备。
或者,可以让其中一个会计年度通过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减少利润,这样的话,这个会计年度就会呈现出一种亏损的状态,那么我们在下一年的时候,就不会太多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那么,下一年的盈利状况就会得到良好的铺垫。
如果安装期间的减值准备,随后的时间不确定的成本,增加利润。例如,保持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资产的账面价值的资产的折旧方法中,折旧率,以减少残留,从而降低未来折旧期的利润总额将达到利润的增加。这种类型的结果,不需要管理大量的返回值可以减少到实现制备,因此这样的结果隐蔽性就很强。
4.4缺乏详细的减值信息披露要求
在资产负债表中,我们看到的资产的数额都是已经计提好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的净值,那么我们就从这个数据中,丝毫看不出来万科对于资产是怎样管理的。就不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更好的管理。比如我们通过对比存货和存货的跌价准备,如果在计提的时候,计提了很多的存货跌价准备,那么,我们就可以得知存货在资产里面占有量很大,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出在对于存货的真正的需求量相关人员是没有更好的进行掌控的。
同时,万科的财务报表又存在一个会计期间的问题,资产负债表是月报,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为年报,而我们的中期报告的附注中有没有出现资产减值的具体内容,我们就无法使报表使用者无法了解万科的资产的真正质量水平。依据未来现金流量的计算过程等并没有明确规定,万科信息披露内容依然可能存在笼统性,以掩饰利润操纵的目的。由此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同时,有时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也会缺乏真实性,虽然在资产减值明细表中有披露,
但是缺乏真实的数据,使报表阅读人不能掌握企业的信息真实情况,所以不利于万科的财务分析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5万科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5.1准确的对资产减值金额进行确认计量
对于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计提,都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所以我们要及时的掌握市场信息和价格体系,通过这些来作为引导,从而准确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人为判断的不足之处。
所以万科的财务人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对于资产减值的计提有专业的能力和素质,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及时了解行业信息,获得最真实最准确的信息,从而准确、及时的对资产的减值情况做出判断。同时万科要不断地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增强对资产减值的理解,对于当前的会计制度有更好的认识,在遵循制度的前提下,增加企业盈利能力,积极引进有复合型背景的会计人才。通过准确的对资产减值金额的确认计量,能够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减少财务风险。
5.2增强万科的内部控制能力
万科的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增强自身能力,可以减少万科资产减值计提的主观随意性。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对资产减值进行核算和审批的时候,严格把关,不能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的资产减值对象要区别管理,这样子就能够让资产减值的计提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万科不光要监督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与控制,还要对权力最高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中,而且要将其作为重点对象,保证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能够合理发挥各自的作用,协调运行,同时加强各自的监管力度,各司其职,权责分明;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徇私舞弊,最大限度的增强企业内部控制。
执行的权利应该包括企业的管理范围内的最高监督内部控制的目标,万科要集中监督内部控制的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责任,决定系统,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完成任务,协调运转,并检查和平衡的工作机制、改进内部管理监督,坚持管理角色所观察到的控制。经理,干部管理和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会计活动和管理,更好的满足系统要求的现代企业。标准化的企业治理结构,帮助管理通过工作和活动的机会在企业不同的行为来提供一个监督的外部环境和更好的控制。
5.3建立合理的企业绩效考评机制
万科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企业绩效考评机制,外界对于企业的企业经营的考评要求还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合理的联系万科的各项指标,而且,我们不能只注重结果,还要注意考评其中的过程,那么就可以促进万科合理健康的发展。就不会让万科给利润操控问题留
下很大发展的空间。
同时我们要组建一支高效的团队,并且不断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不断进取的精神,促进万科更好更快更强,让他们更有活力有动力。要根据万科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不同的方面着手,同时要对团队进行专业的培训,着重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
劳动分工合理的关键绩效领域定义,为每个作业处理作业,让每个人都有基于绩效管理或业务单元绩效责任劳工部分工明确说明操作的优化工作分析团队工作,并鼓励人们进行比较和评估绩效奖金,支持以证据为基础,公正,客观,公正的工作。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有利于企业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增加团队的竞争意识,减少利润操控的动机。
5.4完善资产减值信息披露
我们需要让万科的财务人员了解企业的计提的资产减值金额、方式是否合理。同时万科的财务人员要着重分析资产的减值情况,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对资产负债表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要尽量减少对利润表的影响。因此,详细的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十分重要。对万科的利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避免计提不必要的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节利润。同时,对于计提的人员,我们要强化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努力完善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
我们要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清晰地了解万科资产的真实状况。因此,对于万科已经披露的财务信息加入相应的确认方法。如果本期发生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我们要对减值情况作出详细的描述,进一步获得减值情况的信息,然后我们再与资产减值明细表进行合理的对比,得到最完善最具体的信息。因此,这样会提高资产减值信息的透明度,让我们更好的对万科资产减值进行合理有效,公开透明的分析,并加以运用,同时使会计信息质量大大的提高。
我们需要充分披露计提资产减值的具体操作,公司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计提,各种要素都要有据可依,所以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增强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了解资产的真实情况,具有可靠性,对万科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6 结 论
本文通过对万科资产减值分析得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竞争也不断激烈,因此在企业的经营中会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企业的资产减值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中。对于资产减值的研究,都是为了帮助企业提高盈利水平、减少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在不同方面看来,资产减值会计也是会计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会计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资产减值的重要性,资产减值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和盈利能力。虽然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发展和应用都比较不完善,存在一系列主观和客观因素,但是进一步研究资产减值会计问题刻不容缓。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强引导,不断完善新的会计准则,为企业的资产减值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企业也要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地完善发展资产减值会计,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盈利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淑兰. HK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应用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2] 刘卫龙. 山东海化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 [3] 张姗姗,戴德明,张卓然. 资产减值与会计盈余可比性[J]. 财经论丛,2016(10):57-66. [4] 李玉娟. 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5] 杨建平.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J]. 时代金融,2017(08):223-224.
[6] 孙冬梅. 企业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7(08):79-80.
[7] 辜智勇. 新会计准则中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 财会学习,2017(12):120+122. [8] 刘洋伶,王春莲.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J]. 纳税,2018(02):58-59.
[9] 张润华.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规范性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01):16-17. [10] 杜黛君. 资产减值会计若干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1):166-167. [11] 朱宇佳.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J]. 中国林业经济,2016(03):42-45. [12] 张凤.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7.
[13] David Bond,Brett Govendir,Peter Wells. An evaluation of asset impairments by Australian firms and whether they were
impacted by AASB 136[J]. Accounting & Finance,2016,56(1).
致 谢
在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度过了四年的学习时光,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会计专业的各方面知识,深深的佩服各位专业老师的学识,从他们身上,不仅仅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教师。在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到撰写开题报告、最后到正文撰写,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傅老师提出的问题和点明的思路都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无论从格式规范、论文要点、还是文章结构,老师都不厌其烦,给予我及时的帮助,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能够顺利完的成论文的写作。
在此我要感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经济学院的所有老师,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治学态度,不仅使我对会计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将理论和自己的工作互相印证。而且使我能够将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感谢在大学期间给我很多帮助的同学,在四年的学习生活里,他们不仅仅在学习上,也在日常生活中给我无私帮助,此次撰写论文,他们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最后再次感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给了我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平台,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院 别: 经济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姓 名: 钱金玉 学 号: 013141032
2018 年 4 月 15 日
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澳大利亚公司资产减值评估及其是否受到 AASB 的影响
大卫,布雷特,皮特.威尔斯
本文以财务报告中确认的资产减值为研究对象,对管理者进行了评价。澳大利亚公司正在执行相关规定。这是开展之前和过渡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的见解是否AASB 136规定要求后(IAS 36)影响资产减值的确认。有证据表明,在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过渡后出现减值迹象的公司中,资产减值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然而,大多数这样的公司仍然没有认识到损害,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所确认的资产减损不是实质性的,也不是减值指标所建议的数量级。这表明,无论是遵守法规,还是对不进行资产减值的公司都需要额外披露,可能存在问题。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审查财务报告中确认的资产减值,评估澳大利亚企业经理实施资产减值管理的情况。这是2000和2012之间进行包括期间资产减值准备的要求aasb1010可收回金额非流动资产处理,并随后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过渡时,由AASB 136减值的assets.1of特别关注的是是否有企业实施监管的要求在方式与经济环境相一致的资产减值的确认证据,财务绩效与企业资产价值。此外,法规是否得到遵守,信息是否被披露,哪些信息可以减少企业价值的不确定性。此外,没有过渡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AASB 136这是在测量的可收回金额更规范的实施改变了资产减值的确认和对资产减值的确定中心。本文的主要动机是提高我们对澳大利亚企业对资产减值的认识,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符合资产减值的规定。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一些知名的公司,表面上应该认识到资产减值,而这要么被严重推迟,要么没有发生,也没有披露为什么。例如,澳洲航空公司的每股市值在5年内大大低于账面价值,高达50%。这种情况从2009持续到2013,盈利能力和营运现金流充其量都是边际,而这些都将被视为减值指标。2014 2.947b美元减值确认有最后与市场价值、账面价值取向。同样,费尔法克斯媒体公司报告的财务业绩不佳和账面价值显著的市场价值超过了数年才承认美元在其2012年6月30日的财务报告2.865b资产减值。只有在账面价值大大低于市场价值的几年之后,最终才有资产减值和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一致。而上述公司最终确认资产减值,媒体公司已经大小于2011以来市场图书的价值,它是目前0.。这并不是资产减值的催化剂,也很少有披露来支持不损害资产的决定,只是说监管得到遵守。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最近也对如何规定资产减值的实施表示关注,并注意到现金流不匹配、现金流动假设的合理性、现金产生单位的确定和披露等问题。然而,ASIC关注主要是由于轶事证据,而不是系统的实证分析。这意味着对资产减值预期的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了解如何实施监管和资产减值。
本研究的第二个动机是评估监管方式的差异对其实施的影响。过渡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AASB 136实施的监管要求,资产减值的同时保持相同的概念是在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更规范,因此资产减值的确定。关键的是,这是否影响了监管的实施,改变了对资产减值的认识。这与监管机构可能关注监管方式如何影响监管的实施有关。
本文补充了一个评估资产减值的不断增长的研究。资产减值的决定已受到广泛的研究在国际上(例如,贾尔瓦里德尔2004;2009)以及澳大利亚(如Cotter、斯托克斯和怀
亚特1998)。然而,这项研究一般集中于识别影响资产减值的机会主义动机。AASB 136的实施也被考虑商誉减值,特别是贴现率使用和披露(例如,Carlin和雀鸟,2009;布拉德伯里2010)。然而,如何更普遍地实施监管的问题却很少受到关注。因此,本文对资产减值文献作了贡献,并提供了关于外部减值指标是否存在于该条例所规定的已确认资产减值情况的见解。这与标准制定者、金融市场监管者、审计师和财务报表使用者一样密切相关。
从2000至2012年间的5839个澳大利亚公司年的样本中,我们发现有543(29%)年的资产减值是公认的,对公司帐面价值的影响通常是无形的。在这个样本中有1857个年度报表(32%)报告减值至少一个外部指标(即账面价值超过市场价值)。此外,本次报告的大多数表现不佳,表明损害的指标是。然而,这些公司年中只有242(13%)承认资产减值。有一些证据表明,这增加了对AASB 136更规范的应用要求,但减值资产减值与指标之间的关联仍然薄弱。本文的第一个贡献是,很少有证据表明公司符合确认资产减值的监管要求,并有有限的披露要求,公司不承认资产减值。增加披露可能会被监管机构通过这个更大的关注在不损害资产由公司决定。
本文的第二个贡献是建议对资产减值的公司的披露要求进行审查,以考虑所披露的信息的性质,或者是否超出了确认减值的现金产生单位,这可能了本披露。在确认资产减值的543个公司年中,只有158个(29%)包括商誉减值。这是公司中现金产生单位数量的结果,以及如何在现金发电机组上分配商誉。本文的第三个贡献是确定了只考虑商誉减值的论文的局限性,并认为资产减值应更为普遍地考虑。在商誉减值在许多研究的焦点和商誉评估的主观性,为机会主义动机的资产减值的结果可能是预期强烈。对资产减值的公司来说,只有242(45%)的账面价值大于市场价值。这项研究的最后一个贡献是,资产减值的评估是有问题的,因为减值决定是在现金产生单位水平上进行评估的,而这可能在总的企业级信息中被掩盖。
自2000起,澳大利亚有一项监管规定,非流动资产的确认金额不得超过可收回金额。在这一时期之前过渡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是由AASB 1010可收回金额非流动资产处理当本标准发布2000有意向要与IAS 36一般整合为它发出1998。这是一个广泛的收敛性反射是由当时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战略(AASB)这是由使用的术语证明。这包括使用“可收回金额”和资产的规定要求,当“账面金额”大于“可收回金额”时,将其记为“可收回金额”但是,“可收回金额”没有得到准确界定,仅仅被描述为将从处置中收回的现金流净额和资产的持续使用量。对于如何确定这一点,没有提供多少解释。现金流贴现也不是特别解决的,也有关于现金净流量打折的轶事。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资产减值在IAS 36规定条件的过渡被AASB 136资产减值复制,并与现有的标准是高度规范如何决定资产减值应可收回金额的,如何测量和如何确定资产减值应。在音量的调节方面,有40款解决量测定,与这28款使用价值的估计地址。它包括有损害公司价值显著下降等指标的具体要求,显着的变化,在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市场利率变化、资产报废、资产利用率的变化,企业要进行减值测试(AASB 136,段12)。减值测试需要的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它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或“使用价值高(AASB 136,段6)。对于一些在活跃市场中可以看到“公允价值”的资产,这将相对简单。对某些资产来说,这将更具问题性,而且“使用价值”将不得不估算。再次,提供
指导,说明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的程序(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第30段)。减值测试涉及的可收回金额的账面价值比较,及减值需要确保“账面价值”不超过可收回金额的当实现AASB 136它往往会运用到资产组,简称现金产生单位,而非个人资产。然而,与上述规定相一致的过程适用于现金产生单位,并规定了对集团内资产减值的命令。在一个现金产生单位商誉受损,然后根据条件的剩余资产减值按比例。如果在一个企业中有一个以上的现金产生单位,那么在评估资产减值时会产生许多问题。首先,确定是否需要资产减值是不可能的,从总公司一级的信息。如果公司的市场价值超过账面价值,有可能不会有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金额,没有减值是必要的。然而,可能有个别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金额。因此,即使没有外部可识别的指标,减值也可能是必要的。总公司可收回数额小于账面金额的,预计至少有一个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现金产生单位,必要时减值。这项研究的重点是企业如何实施监管,所以在考虑所有的企业,特别是集中在那些市场价值低于账面价值。
现金产生单位的减值是否适用于商誉或其他资产,将取决于公司现金产生单位之间的商誉分配。如果未向需要减值准备的现金产生单位提供商誉,商誉以外的资产将受到减值。这是一个研究问题,评估商誉减值正是因为这一原因,重点是在损害一般不善意的孤独。7批判,如何正在实施,无论资产减值确认,在必要的地方,是准则制定者关注的主要问题,金融市场监管者和财务报表使用者。此外,随着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过渡,以及对“可收回金额”的计量采用更具规范性的方法,资产减值的确认是否发生了变化,有一个重要的文献对资产减值进行评估。这已经考虑了资产减值的发生有证据表明资产减值相关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性能(例如,开口销等。1998)。然而,证据对价格反应资产减值是混合,这归因于资产受损,涉及资产减值的识别对时效性的性质结果是一致的在不同的国家和监管环境,表明资产减值是机会主义动机。此外,有证据表明,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约束机会主义行为。在许多这些研究中,包括对公司业绩的控制,其中包括将现行法规列为减值指标的许多因素。然而,这些以前的研究并不是重点,这些因素对资产减值识别的相关性很少得到单独的考虑。此外,样本公司已被广泛选择。这反映了人们对资产减值与机会主义动机之间的关联性的关注,而不是资产减值与相关规定的要求相一致的程度。因此,本研究的重点是是否有证据证明财务报表是按照AASB 136要求一致的准备,以及公司是否承认资产减值,这是由减值迹象表明存在。这被认为是重要的资产减值确认,并附带披露将提供有关预期的未来业绩和未来现金流的信息。这将导致较低的估计企业价值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减少在相同的方式作为企业价值管理的盈利预测的不确定性。 随着过渡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变化,这可能改变了资产减值的发生率。我们认为在评估资产减值幅度或频率的差异(反映因变量使用)包括一个二元变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价值如果财务报告从后过渡期否则为零。这个变量也与其他变量相互作用,以确定在后过渡时期是否与这些变量和资产减值有关。
外文原文
An evaluation of asset impairment decisions by Australian firms and whether this
was impacted by AASB 136
David Bond, Brett Govendir and Peter Wells
In this paper,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recognized in financial reports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managers are evaluated. The Australian company is carrying out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This i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ition to IFRS, whether the opinions provided by AASB 136 confirm the requirements (IAS 36) affect the confirmation of asset impairment.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 incidence of asset impairment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transition from IFRS to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However, most of these companies are still not aware of the damage, and in most cases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is not substantial, and it is not the order of magnitude recommended by the impairment index. This shows that both the complianc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ose who do not make impairment of assets, need to be further disclosed, which may be a proble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sset impairment management by Australian business managers by reviewing the assets impairment identified in the financial report. This is between 2000 and 2012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asset impairment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2000 and 2012, and the retractable amount of non mobile assets, and the subsequent transi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 the AASB 136 detracted assets.1of is particularly concerned with whether there is a confirmation evidence of an asset impairment in the manner consistent with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the enterprise capital. Value of production. In addition, whether regulations are followed, whether information is disclosed or not, which information can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enterprise value. In addition, there is no transi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nd AASB 136 which is the more standardiz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the measurement that has changed the confirmation of asset impairment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sset impairment center. The main moti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it is in lin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asset impairment. This is important because some well-known companie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on the surface, which is either seriously delayed or not happening, nor is it disclosed. For example, the market value of Qantas is much lower than the book value in 5 years, up to 50%. This situation from 2009 to 2013, profitability and cash flow at most are marginal, and these will be regarded as impairment indicators. 2014, the confirmation of 2.947b dollar impairment has the last market value and book value orientation. Similarly, Fairfax media reported less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more book value than a few years before it recognized the dollar's 2.865b asset impairment in its June 30, 2012 financial report. Only after a few years that book value is much lower than market value, asset impairment and book value will be consistent with market value. The above companies finally confirm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The seven West media company has been much less than the market book value since 2011, it is currently 0.. This is not a catalyst for asset impairments, nor is there any disclosure
to support decisions that do not damage assets, but that regulation is followed. The 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Commission (ASIC) has also recently expressed concern about how to regul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sset impairment, and notes the mismatch of cash flow, the reasonableness of cash flow hypothesis, the determination and disclosure of cash generating units. However, ASIC's concern is mainly due to anecdotal evidence, rather th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system. This means that the company's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expected to be analyz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to implement regulatory and asset impairments.
The second mo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egulatory modes on its implementation. The transi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nd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implemented by AASB 136, while maintaining the same concept of asset impairment at the same time is a more standardized measurement of the recoverable amount, thus determining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The key is whether this has affec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ion and changed the understanding of asset impairment. This is related to regulators' concerns about how regulation can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ion.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to the specified conditions for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in IAS 36 is duplicated by the AASB 136 assets, and the existing standard is a high standard how to determine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the asset impairment, how to measure and how to determine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In terms of volume regulation, there are 40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coverable measurement and the estimated value of these 28 uses. It includ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such as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technology, market, economic or leg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market interest rates, assets discarding, and the change in asset utilization. The enterprise needs to carry out a devaluation test (AASB 136, 12).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assets needed for impairment testing is defined as \"fair value\" or \"high value in use\" (AASB 136, segment 6). For some assets that can be seen in the active market, the \"fair value\" assets will be relatively simple. For some assets, this will be more problematic, and the \"use value\" will have to be estimated. Thirdly, provide guidance to explain the procedure of estimating future cash flow and discount rat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thirty-sixth, thirtieth). The devaluation test involves \"the book value comparison of the recoverable amount, and the devaluation needs to ensure that the\" book value \"does not exceed the recoverable amount. When AASB 136 is realized, it will often be applied to the asset group, for short, the unit of cash generation, not the individual assets. However, the process consistent with the above provisions is applicable to cash generating units, and the order for impairment of assets within the group is stipulated. In a cash producing unit, goodwill is impaired, and then the remaining assets are reduce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If there are more than one cash generating unit in an enterprise, there will be many problems when evaluating assets impairment. First, it is impossible to determine whether assets impairment is needed, information from the company level.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to the specified conditions for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in IAS 36 is duplicated by the AASB 136 assets, and the existing standard is a high standard how to determine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the asset impairment, how to measure and how to determine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In terms of volume regulation, there are 40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coverable measurement and the estimated value of these 28 uses. It includ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such as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technology, market, economic or leg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market interest rates, assets discarding, and the change in asset utilization. The enterprise needs to carry out a devaluation test (AASB 136, 12).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coverable amount of assets needed for impairment testing is defined as \"fair value\" or \"high value in use\" (AASB 136, segment 6). For some assets that can be seen in the active market, the \"fair value\" assets will be relatively simple. For some assets, this will be more problematic, and the \"use value\" will have to be estimated. Thirdly, provide guidance to explain the procedure of estimating future cash flow and discount rat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thirty-sixth, thirtieth). The devaluation test involves \"the book value comparison of the recoverable amount, and the devaluation needs to ensure that the\" book value \"does not exceed the recoverable amount. When AASB 136 is realized, it will often be applied to the asset group, for short, the unit of cash generation, not the individual assets. However, the process consistent with the above provisions is applicable to cash generating units, and the order for impairment of assets within the group is stipulated. In a cash producing unit, goodwill is impaired, and then the remaining assets are reduce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If there are more than one cash generating unit in an enterprise, there will be many problems when evaluating assets impairment. First, it is impossible to determine whether assets impairment is needed, information from the company level. If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company exceeds the book value, there may not be any cash generating unit, and the recoverable amount is less than the book amount, and no impairment is necessary. However, there may be individual cash generating units, and the recoverable amount is lower than the book value. Therefore, even if there is no externally identifiable index, impairment may also be necessary. If a company can recover less than the book amount, it is expected that at least one cash generating unit that can be recovered below the book value will be reduced if necessary.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is how to carry out supervision in enterprises, so we should consider all enterprises, especially those whose market value is lower than book value.
Whether the impairment of cash generating units will be applied to goodwill or other assets will depend on the goodwill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cash generating units of the company. If there is no goodwill provided by the cash producing units that need to be impaired, the assets other than goodwill will be impaired. This is a research problem, and the only way to assess the value of goodwill devaluation (for example, Ramanna and watt 2012)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the emphasis is on the damage to the general unintentioned loneliness. 7 criticism, how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the implementation, whether the asset impairment confirmation, in the necessary place, is the main concern of the standard setters, financial market regulators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 users. In addition, as the transi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nd the more normative 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recoverable amounthe confirmation of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changed There is an important literature to evaluate asset impairment. This ha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occurrence of asset impairment (for example, strong and Meyer 1987) with evidence of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an asset impairment related to the enterprise (for example, the opening pin, etc.). 1998). However, the evidence of a price response asset impairment is mixed, which is attributed to impairment of asset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impairment of assets for the nature of the nature of the nature of the nature of the result is consisten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ndicating that asset impairment is opportunistic motivation. In addition, there is evidence that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can restrain opportunistic behavior. In many of these studies, including the control of company performance, including many factors that include the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indicators of impairment. However, these previous studies are not the key poin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factors and asset impairment recognition is seldom considered. In addition, the Sample Firms has been widely chosen. This reflects people's concern abo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sset impairment and opportunist motives, rather than the degree of asset impairment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relevant regulations. Therefore,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whether there is evidence to prove that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prepa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ASB 136 requirements and whether the company recognizes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which is indicated by the sign of impairment. This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asset impairment confirmation, and collateral disclosure will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expected future performance and future cash flow. This will lead to a lower estimation of the uncertainty of enterprise value parameters and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earnings forecasts in the same way as enterprise value management.
With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this may change the incidence of asset impairment. We think that the difference in assessing the amplitude or frequency of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reflecting the use of 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es a two yuan variabl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 which is of value if the financial report is zero in the post transition period. This variable is also interacted with other independent variables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related to these variables and assets impairment in the post transition perio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