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室的发展在医院的重要性
摘要】临床微生物室是研究临床医学中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决策、疗效检测、预后判断等实验室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临床感染的特点和医院感染的日益严重,使临床微生物室在医院的地位越显得重要,不仅要给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还要指导临床医生如何真确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院内感染的流行情况。因此,临床微生物室的发展在医院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室 发展 诊治感染性疾病 院内感染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046-02
临床微生物室在临床诊治感染性疾病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病原微生物,为临床提准确及时的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同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微生物实验室在临床诊治感染性疾病以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1 临床微生物室在临床诊治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1.1 痰培养的标本采集
科室普遍要求患者清晨早餐前留取,留取标本前用清水漱口,咳痰时最好留取较深部位的痰液。如:可使患者深咳嗽选取开始的分泌物,这样有助于检验标本的准确性,标本采集后妥善保存,立即送检,争取最短时间内送检验科细菌室,从而准确快速的检出疾病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
1.2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验
由于能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从而选用的抗生素及治疗方案有所不同。因此,必须确定细菌的种类,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颇有价值,也有助于选用合理的抗生素。此时应注意标本的采集,送检过程及检验操作,降低误差,提高准确率。 1.3 尿、大便的细菌学检验
对于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尿液的细菌学检验有助于发现病原微生物,并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从而避免抗生素的不敏感性或使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最好留取晨尿,有助于提高准确率;大便的细菌学检验能对肠道菌群进行监测,预防菌群失调,更重要的是可以找到病原菌,对某些疾病进行病原学诊断,如伤寒、菌痢、霍乱、部分食物中毒、肠道结核等均可通过大便培养以确定或作参考。此外,尚有一些少见的致病菌如嗜水气单胞菌、类志贺单胞菌等也能引起人类腹泻及感染。
虽然近年来药敏的试验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体外敏感而体内耐药的现象,特别是真菌的药敏试验。由于方法学本身的问题,其判定特点比较难以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细菌室工作人员应当了解药敏的特点及局限性,懂得耐药机制,多于临床医生交流,逐步积累对于体内外药敏不一致的认识但前提条件是药敏严格按照法规进行标准化操作。
1.4 疑为感染患者的细菌学检查
在临床上疑为脓血症,败血症和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都要做血液培养。为了能更准确地在患者身上查出病原菌,采血要在患者发热时,而且越早越好,最好在患者还没有进行抗生素治疗,在发冷发热前半小时为宜,应该采多份标本,最少要采一份需氧培养标本和厌氧培养标本,避免采血部位污染影响检查结果或
因厌氧菌生长而漏检。采血量不低于10Ml。急性发热性疾病人,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要马上进行血培养,检查出病原菌进行抗原菌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菌株不断出现,某些多重感染,可因盲目加大剂量治疗而造成中毒,或剂量不足、或抗菌药物不对、或菌株耐药而延误治疗。因此,严格按照美国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指定的标准进行药敏的试验。做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非常关键,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指导临床医生对各类患者选择最佳抗生素制剂;②检测耐药菌株的出现及耐药菌株的耐药性的增加;③能够检测某一病区的感染及流行病学分析。
2 临床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研究和控制工作离开微生物实验室是很难深入下去[1],国外有学者称“临床微生物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脊梁,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临床微生物室担负着主要的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3]。 2.1 医院感染控制检测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2.1.1 监测方法:医院所有病房和其他相关科室都有感染科护士,每月一次定期送检。通过细菌学监测使各科室对本科消毒不合格的项目及时清除,寻找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如发现消毒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新消毒,合格后方可使用,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环节检测及日常用品检测的分析,以便及早发现传染源。根据监测结果定期进行总结,报告感染科,汇总分析,确定下一部工作重点,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2.1.2 检测内容:环境检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器械、高压在消毒的物品、各种消毒液等的细菌数量,防止医护人员手,医疗器械及其他医疗用品污染病原菌后,传染病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加强监测管理,严格把关;对重点科室进行致病菌(如:化脓性链球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监测,发现异常细菌或有流行趋势及时通报相应科室,同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2 熟悉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更好的研究和控制外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包括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虽然随着住院患者重症病例,免疫功能受损宿主比例增加,对外源性感染防护措施的改进,以及对内源性感染认识的提高,医院感染中被认为是自身菌群引发的内源性感染在不断增加,然而,环境卫生经空气,水、公物或污染的用品、医疗器械和药品引起的外源性感染仍不少见。所以,临床微生物室有关人员应认真学习《消毒技术规范》中实验室检验部分,熟悉环境微生物标本的正确处理,特别在感染暴发时的采集大批量微生物标本用于传染源追踪调查。
2.3 定期总结和反馈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资料,追踪病原菌变迁及耐药趋势变化,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后,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已发生很大变化,病原体的多元化和多极化取代了以往较单一的化脓性球菌,抗生素的的大量不合理使用,是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甚至某种新的抗生素出现后,便有一批新的耐药菌株出现,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临床微生物室每半年向医院感染科总结汇报,全院各病区病人标本送检数量;各病区病原菌分布情况;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种类、数量、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所分离的病原菌种MRS、ESBLs、Ampc酶等的发生率,特别要向上级部门和各临床科室通报病原菌谱,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使临床医生在患者感染发生前或病原菌培养阴性的情况下,有的方矢地采用预防措施,或有效治疗以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2.4 密切与临床的关系,满足临床的迫切需求
采取有力的措施强调细菌检验的重要性。缩短细菌报告时间,增加可靠性,增强临床治疗对细菌检验的依赖性。目前从采集标本到给临床以明确的细菌检验结果往往需要3-4天,有的会更长,给临床及时治疗带来不便。我们队进行培养的标本先进性革兰氏染色镜检,对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一方面可以掌握标本的质量,以确定是否培养或重新留取标本;另一方面通过镜检对某些细菌可以做出初步分类,甚至可以掌握作出初步诊断,对血液、腹水、脑脊液等多为单一细菌感染的标本,如发现细菌生长,在接种血平板分离细菌的同时直接做细菌药敏试验,这样大多数败血症患者在标本送检后48小时内,在获得阳性结果的同时得到药敏试验结果。对同一标本选择多种合适培养方法,以提高阳性率,采取较先进的鉴定技术及药敏方法,尽快报告结果,增加准确性,使细菌检验的地位大大提高。
2.5 积极开展院内感染的传染工作,积极提高医院临床检验在医院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其充分地认识,一些医生有些错误地观念;如:应用抗生素药物前不做细菌培养,盲目用药;有些医生受患者及家属影响,认为新药,贵药就是好药,最好能“一步到位”;再者,一些外科医生手术预防用药的时间不当,用药量不合理,这些都是造成难治性医院感染增加的原因。临床微生物室工作者有责任定期向广大医务人员讲述病原菌谱分布及动态状况及耐药率。合理使用抗生素,一方面与医生有关,另一方面与抗菌药物使用的信息沟通有密切联系,临床微生物室应配合医院感染科,有的放矢地使用抗生素,以增强广大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知识,自觉遵守院内感染控制规范,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预防用药有根有据,协助医院感染相关专题研究,更详细地了解各类感染的发病因素,探讨更有效地控制措施,更好地为医院的控制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治疗手段的使用,肿瘤化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有效治疗感染的同时,也诱导或导致治疗更加困难的多重耐药和医院的二重感染,医院感染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临床微生物室在医院担负着主要的责任,临床微生物室的发展也在医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Peterson LR,Hamilton JD,Baron EJ,et al.Role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ies i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 delivery of health care[J].Clin Infect Dis,2001,32(4):605-611.
[2] 王文平,周敏,杨进波.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7025-7026.
[3] 姚齐龙,检验科在预防防感染中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6, 33(3):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