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才还是痴呆——鲁肃
说智者、论谋士一直谈得收不了口,三国混局中不只是曹操手下才有聪明人,别以为要讨论蜀国,刘备旗下的诸葛亮已够大家年年月月去争拗谁是谁非,加上早前已分析过诸葛神人,这次我们当试再尝试论东吴。但凡提起会权,大家就会连锁反应想起有勇有谋的周瑜,然而除了周公谨,希望大家别忘了另一位食脑奇才——鲁肃,但这何鲁先生的光芒不及周瑜?读者普遍有感其能力只不遇尔尔,然用事实又是否如此?
美周郎掩盖承兄才
其实任谁要与周瑜相比,也都定必注定失败,原因周郎貌俊美,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加上年青时已具有名气,其下迷哥迷姐也不少,加上又的确有真才而懂实干,于是站在这位「美周郎」身边也只会失色不少,或者首先来起一下鲁先生的底细,才替他抱不平!
鲁肃,又叫鲁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人士(即现今安徽),出生之时老爸已死去,幸好鲁子敬为富家子弟,家中富裕,生活无忧,养得他身体壮健魁梧,营养好头脑灵活,擅长用计谋,因为家底厚实,故自小习骑射、剑击,长大后,更兴起了招揽大批年青人,包食包住,用以齐齐上山狩猎,有说当时的鲁子心中其实另有打算?没有人知;有人分析认为他有先见之明,可想其野心不止于当一个普通富户,但从另一方面看,可能鲁先生只想拥卫士自保——财产 、家属、部众而已!
富二代豪派家财
不过未论其智,得先了解其人,从记载中得知鲁先生是有「米」之人,却非守财奴,反而乐善好施,一派豪气,心胸广阔也不会斤斤计较,虽然在乡亲眼中,鲁子敬可能是个
不务生产的败家子,但捐助派「米」却打救了很多危在旦夕的人,故在外他赢得了名声!也赚得了友谊,事缘当时已颇有人气的周瑜,身为居巢县,打听得有位鲁子敬的大善人会派米助人,即时带几百人鲁家拜访,试试对方是否浪得虚名!哪会想到鲁兄他一是不派,一派竟是大手笔,竟然将鲁家的米粮存量一半捐予周公谨,周瑜当然大为诧异,如此豪爽鲁兄,周先生认定对方非常人,而鲁兄也慕周瑜之名,交谈后更感投契,为此事二人成了好朋友!
袁术收小弟做BOSS
当一个人的名气越来越响,自然会引起其他人注意,尤其那时候群雄并起,人人求才若渴,袁术得知鲁兄的存在,为尽早招揽,就任命他为东城,就这样,袁术成为鲁兄的第一任Boss,适逢周瑜也替袁术效命!别以为只有Boss去挑选人,若然你有本事,打工仔也有权换老板!鲁兄与周瑜于这个问题上,可说是英雄所见略同,鲁兄看出袁术乏术当一方领袖,周谨亦看穿袁术非明主,留在袁术阵营只为等待时机,就算Boss想将他升为将军,周瑜也婉拒,宁为一个小,到时机一到,周瑜马上投到他极为看好的新Boss——孙策之下,而鲁兄早已放弃旧主,随周瑜一同正式离开袁术!
借出荆州沾污名
不久据说从小养育鲁子敬成人的祖母去世,鲁兄只得回老家奔丧,并听朋友之言欲投靠一位新Boss;碰巧周瑜身边也有人逝世,此人正是孙策,孙策死后,周瑜转而辅助小霸王之弟孙权,周权特别向鲁兄分析形势,劝鲁兄加入孙权一方;而周公谨这位中介人也刻意将鲁兄推荐给孙权,想不到劳资双方一拍即合,见面商议各地局势看法,竞甚得孙权之心,双方衷诚合作,如鱼得水,孙权每每采纳鲁兄意见,均起了一定效用,孙权对他更为信任!可想以周瑜的慧眼看过,鲁肃之智必高,否则如何荐给孙权?只不过《三国演义》将鲁兄描
述得又笨又呆,更三番四次被诸葛神人愚弄,其实这只是先入为主的错觉!
就是历来被学者垢病的一大症结,鲁肃劝孙权借出荆州此举,谓不见鲁兄高明,只误以为借
荆州会令刘备感恩,而通力合作对付曹操,有借有还,但史实证明鲁兄的确是鲁钝兄,恨错难返云云;但支持鲁肃的人认为当时只有与刘备修好,才不会让曹操势力坐大,怪只能怪局势鹬蚌相争,让刘备可以捡个大便宜,只有如此才造出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否则大家也不看到《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