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4期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V0l_29 No.4 2016年12月 Journal of Sh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age Dec.,2016 【哲学・社会】 “蚁族”群体社会融入困境的破解机制 以杭州滨江区为例 杨 柳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5) 摘要:面对求职和升职的困境、住房的困境、成家立业的困境,“蚁族”坚强乐观,其潜在的人力资本是“蚁族”在大城市生 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因素。然而,先赋条件的劣势和自致性因素不足等已成为“蚁族”社会融入的阻碍。“蚁族”群体最终 实现社会融入,需要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需要完善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促 进“蚁族”融入迁入地,更需要“蚁族”群体的自我增能。 关键词:“蚁族”;城市融入;困境;破解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37(2016)04—0065—0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蚁族”群体沦为社会新底层, 五年间从最初的前台接待到业务部门再到行政部门, 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似乎变得愈发困难。大城市为“蚁 公司里的部门几乎都被她走了一遍。五年中,她与公司 族”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也给他们带来 一同成长,业务水平、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和综合能力 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求职和升职的压力、住房的压力和 都有很大提高。小李当然希望在这家公司一直发展下 成家立业的压力。 去,但是去年部门有个升职加薪的机会,经过一番竞 争,最终被一个刚来两年的海归硕士成功竞聘,看着比 一、“蚁族”群体城市融入的困境 自己晚来的很多新人得到提拔,内心很受挫。小李想升 1.求职和升职的困境 学进修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又舍不得放弃工作多年的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年年走高,高校之间就业签 单位,况且自己也打算一年内结婚生子,不想再折腾重 约率极不平衡,依次按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大专院校 新开始,但是职业发展的瓶颈让她似乎看不到希望。 逐层递减。“蚁族”绝大多数毕业于普通本、专科院校, 2.住房的困境 求职难,升职更难。小陆2010年毕业于嘉兴学院英语 滨江高教园附近的农民房一直是许多大学毕业生 专业,毕业后在外贸公司工作,两年后因行业不景气转 租房的首选。这里房租便宜,交通便利,加上随处可见 行到一家幼儿英语培训学校当老师,不久这所学校由 的低价饭店,使这一带成为“蚁族”居住生活的热门地。 于招生困难而关门。后来她又做了淘宝客服,四年里换 2014年“6・1”大火事件后,垃圾街所属的浦沿镇的拆 了三份工作,每份工作做的时间都不长。小陆的苦恼是 迁工程开始,很多“蚁族”被迫搬出,一时间,尚未拆迁 “越跳越迷茫,与自己最初的职位目标越来越远。”与小 的农民房房租直线飙升,从原先的每月700元涨到每 陆相比,小李比较幸运,她毕业于安徽师大国贸专业, 月1 000元。上涨幅度虽大,但仍是一房难求。无奈之 是滨江一家为餐饮行业提供制冷机的公司员工,工作 下,一些大学毕业生只好选择搬进垃圾街附近的小区,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6NDJC325YBM),2015年杭州市哲社规划课题《“蚁族”群体阶层突破研究》(z15Jc115) 2015年浙江教育厅课题《“蚁族”社会融入的困境破解机制》(Y2O1534572)的部分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6—10—18 作者简介:杨柳(198O~),女,河南林州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社会学。 65 以群租的方式分摊房费。以垃圾街附近的小区江畔云庐 为例,该小区刚交付不久就全部被抢租一空,70%以上 的租客都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平均3 5人共租 小区内62平方米的住宅,高昂的租金使群租现象十分 普遍。2015年10月杭州市出台《杭州市居住房屋 出租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对“人均最小使用面积”和“最 多租住人数”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房租涨价,房源紧 张,供需失衡,导致不符合规定的群租现象屡禁不止。 3.成家立业的困境 成家立业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蚁族”群体首先面 临的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在目前就业市场供小于求的 形势下,想谋得一份好职业可谓难上加难。没有一份稳 定的工作自然会影响到恋爱、结婚。访谈中,多数“蚁 族”表示没有稳定收入和住房暂时不会考虑结婚问题。 处在适婚年龄却结不了婚或找不到合适的恋人让一些 “蚁族”产生了焦虑情绪,这种负面情绪影响到“蚁族” 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李哲属于“蚁族”中的大龄青年,29 岁,毕业五年,法律专业,连考三次公务员均以失败告 终,最后应聘到一家支付公司从事法务工作,由于与专 业相关性不大,所以干了一年就辞职跳槽到另一家支 付公司,月人4 000元左右,浙大毕业的他并不满意这 个收人,求职的不顺也影响了小李的婚恋。无房无车无 积蓄,一纸211院校的文凭并不能帮助他找到自己的 终身伴侣。留在杭州巨大的生存压力和高昂的结婚成 本让他看不到未来。 二、“蚁族”群体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是社会底层群 体改变命运的主要方式。“蚁族”有着强烈的向上流动 的诉求,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和潜在的人力资 本是“蚁族”在大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因素。 但先赋条件的劣势和自致性因素的不足又成为“蚁族” 城市融入的主要瓶颈。 1.“蚁族”群体社会融人的促进因素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指的是通过投资于教育培 训、健康等方面而形成的体现于人身上的‘非物质条 件’。它的基本特征有二:一是它是凝结在人身上的‘人 力’;二是它是可以作为获利手段使用的‘资本”’『1]。人 力资本是社会成员获得职业地位的重要因素。人力资 本包括受教育的层次和质量,获得的技术和能力,取得 的各类证书,工作经验、身体健康程度等等。一般而言, 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 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就业质量较高。教育是人力资本 66 投资的主要形式,它所带来的收益不能简单用短期经 济效益或就业率来衡量。大学教育是长线投资,从长远 看,高等教育投资收益会在受教育者未来的职业发展 中逐步得到体现。“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国当代社会阶层 的良性流动,教育是推进社会阶层良性流动的动力,也 是社会中下阶层者改善自身经济资源劣势的最直接的 手段”f21。除了教育,“蚁族”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技能 和能力都是其未来实现社会融人的促进性因素。因此, 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凝聚在“蚁族”身上的人力资 本因素。未来“蚁族”群体中那些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 自身人力资本的人,必然有机会改变现有的职业地位, 获得职业上升的渠道,薪资水平和经济地位自然也会 随之改善。 此次调研访谈对象均为毕业3~5年的“蚁族”,在发 放的300份问卷中,已婚者占被调查对象的25%,剩余 的未婚者中与恋人同居的占到被调查对象的38%。通过 对数据的分析,毕业的第四或第五年是“蚁族”的重要转 折年,在这两年中选择结婚的“蚁族”人数增长最快。面 对杭城不断攀升的房价,许多“蚁族”放弃无房不成婚的 传统观念,选择先结婚后买房。采访的“蚁族”中不乏因 爱隋走到一起,通过不懈地努力奋斗摆脱“蚁族”身份的 情侣。许多情侣表示“只要努力,面包和房子总会有的, 两个人的奋斗要比一个人更能快速达到目标,不必拘泥 于立业与成家的先后次序。”婚姻成为“蚁族”事业发展 的动力,他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摆脱“蚁族”的身份。 2.“蚁族”群体社会融入的阻遏因素 先赋性因素是承袭了血缘遗传、家族关系等与生 俱来的身份特质。在一个开放合理的社会结构中,先赋 性因素是社会阶层流动的辅助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国内的社会流动机制呈现出先赋条件主导的 畸形样态,代际传承和阶层隔离等社会现象普遍存在, 个人的先赋条件在向上流动中发挥了决定性优势”[31。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逐步转化为家庭社会 资源的竞争,父辈拥有的社会资源越多,子辈在就业市 场上就越具有竞争力。没有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的大 学生,毕业就是失业或是挣扎在生活的底层,改变自己 的命运变得越来越难。 改革开放以来,自致性因素在社会成员的阶层流 动中逐渐起到了主导作用,尤其在教育和就业领域得 到凸显。自致性因素成为社会阶层流动的主导因素。然 而,进人新世纪以来,阶层固化的趋势在加深,表现在 教育领域,就是作为向上流动能力的源泉功能和分化 社会阶层的筛选功能在日益消失,大量“蚁族”的出现 就是这一教育功能失衡的典型表现【lI。教育不再单独对 阶层流动起作用,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其他因素 的支撑,否则很难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就业领域, “打招呼”“萝卜招聘”和因人设岗等现象层出不穷,因 就业滋生的权力屡见不鲜。“蚁族”阶层寻求突破 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教育获取知识技能,然后将其转 换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当前阶层流动固化 的现实条件下,“蚁族”自致性因素的发挥受到很大限 制,“蚁族”社会融人面临较大瓶颈。 三、“蚁族"群体社会融入的困境破解机制 “蚁族”群体沦为社会新底层,表面上是大学毕业 生就业困难的产物,实质上却蕴藏着“蚁族”遭遇社会 排斥和权利缺失的双重困境。“蚁族”群体要想顺利融 人所在城市,需要有公平合理的社会结构,需要完善政 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以更开放 的姿态促进“蚁族”融人迁入地,更需要“蚁族”群体的 自我增能。 1.规则公平: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访谈中的一位“蚁族”说,“不怕苦和累,就怕没机 会。”保证“蚁族”权利充分实现的前提是在选择自己理 想工作的时候拥有平等的竞争机会,并有保障“蚁族” 权利的相应规则。 首先,要严格实行招聘“三公开”,铲除“拼爹”土 壤。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61%的受访者认为央 企招聘“很不透明”,89.8%的受访者认为这种不透明会 “令央企裙带关系泛滥” 。眼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 为不争的事实。保障就业起点公平,就要保证招聘的公 开透明度和相应的公正性,严格做到招聘信息公开、程 序公开和结果公开.健全社会监督系统,采取笔试、面 试全程录像,通过网络或电视直播的方式让社会监督。 为防止垄断行业岗位的世袭化、裙带化,子女应实 行从业申报公开制,监督检查子女从业情况。 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消除就业歧视。针对 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就业歧视,教育部 在2013年出台《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 作的通知》中强调,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l1 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 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 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 就业歧视嘲。教育部反歧视措施的出台,有利于为大学 毕业生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因此,(1)要制定专 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在法律中对就业歧视的概念、种类 和适用范围等做出明确规定,为就业中遭受歧视的群 体提供法律依据。(2)设置处理纠纷的专门机构,对招 聘环节中发生的歧视行为进行及时惩处,纠正就业中 的不公正行为。(3)设立公益诉讼制度,对受歧视者提 供司法保护。在发生就业歧视时,帮助其向行政执法部 门申诉,或向提起诉讼。 2.责任: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是社会成员在其所处的社会网络中获得 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社会支持分为正式支持和非 正式支持两类。从调研中得知,“蚁族”群体的社会支持 主要来自家庭和亲戚朋友,而来自、非组织和 社区的支持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蚁族”作为新的底层 群体,暂时或较长时间内没有能力经过自身努力摆脱 现有的不利处境,需要来自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给予“蚁族”群体的最大社会支持是就业支持。十 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 策,并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 2008年起,杭州市累计出台40余项鼓励大学生 就业创业,并在全国率先出台扶持网络就业创业 的和网上创业认定标准。杭州市联合高校和 企业制定的创业激励机制,为“蚁族”中有创业意愿的 群体提供了扶持和就业机会,有效解决了部分人 的就业问题。“蚁族”问题的解决,除了发挥主导作 用外,还必须调动社会组织的力量。社区支持作为一种 新的支持力量,正向城市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渗透,现 有的社区组织作为新型社会支持网络的基础将发挥很 好的提升城市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替代作用。社区可 以提供公共服务(如建立社区保障信息网),通过社区 组织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信息联网,直接发布劳动市 场就业信息,帮助“蚁族”就近接受就业信息和就业指 导等各项服务。 3.社会包容:增进“蚁族”群体的社会融人 社会融入是全方位的,经济地位的改善是融入主 流社会的重要指标,而文化、心理的融人则反映参与城 市生活的深度。只有文化和心理的融人才是真正的融 入。文化融人和心理融人对“蚁族”社会融人有正向作 用,有利于“蚁族”很好地适应城市和市民化。“蚁族”的 文化和心理融入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蚁族”为适 应迁入地的主流文化,在保留原有文化差异的前提下 融人迁入地文化,在心理和情感上应建立起自己对迁 入地社会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是迁入地市 民应该以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姿态接纳“蚁族”。对 迁入地心理和情感的认同是“蚁族”对自己身份和归属 67 的认可。增进“蚁族”社会融人的重要思路有: 脱“蚁族”身份,融人边界清晰的社会阶层中,因此过渡 性和高度流动性是这一群体的最大特征。“蚁族”现象 或将长期存在,但“蚁族”年轻、有知识、有梦想、敢于拼 搏,正是对梦想的坚持,使他们留在大城市打拼着、坚 守着。当“蚁族”积攒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后, 就会越来越清晰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这些都 是“蚁族”的宝贵财富。 第一,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促进“蚁族”群体和城 市的互动融合,需要城市管理者更新和转变管理理念。 城市管理者应认识到“蚁族”是城市建设的一分子,“蚁 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也贡 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城市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 “蚁族”的涌人,为“蚁族”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 广阔空间,将其纳入城市统一的管理和服务中,通过制 度保障和组织安排,为其在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课题组在个别访谈中发现,成功摆脱“蚁族”地位 的人群的共同性是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具体可行的 第二,以社区为平台,加强“蚁族”与城市居民之间 职业规划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就像前面访谈案例中的 的交流互动。社区作为移民和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空 小李夫妇,谈到“脱蚁”的经历,他们总结出来就是“目 间,也是新移民在城市获得家园感觉、重构主体意识和 标+努力+机遇=幸福生活”。用“蚁族”自己的话说:“成 心灵归属感的依托,社区应定期开展职业规划、心理健 功的人不是本身拥有多大能力,都是拼出来的”。“蚁 康、法律知识等方面的讲座,帮助“蚁族”更好地融人。 族”实现阶层突破首先要认识社会、认清自己,放下天 第三,发挥公共媒体的作用。公共媒体需发挥正面 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和不切实际的期待,将自己定位为 引导作用,引导城市居民正确认识和看待“蚁族”,搭建 普通劳动者。其次,改变落后的择业观,增强对现实社 社会公众广泛交流的平台,共同铺筑“蚁族”得到社会 会的适应能力,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累工作经 广泛认同的实现路径。 验,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能顺应社会现实 4.个人成长: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的转变。第三,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知识,为日后工作打 团学校部副廉思对“蚁族”的定义是:毕 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走上工作岗位切忌眼高手低,从基 业三到五年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可以说, 层做起,踏实苦干。当然,“蚁族”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 “蚁族”不是大学毕业生的持续状态,而是他们的人生 是不可低估的,“蚁族”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自 需要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蚁族”群体终有一天会摆 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必定会是这一代人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E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35~67. [2]李海涛.近十年来我国教育与社会分层研究综述[J].知识经济,2012(14). [3]钟云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大学毕业生求职[J』_高教探索,2011(3). [4]陈璐.调查显示61%受访者认为央企招聘很不透明裙带关系泛滥[N].中国青年报,2012—11-05. [5]教育部.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坚决反对就业歧视[EB/OL].http://politics.people.conr.c n,2013『0417『c70731—21173424.html,2016—05—12. [6]董碧水.杭州出台40余项促大学生就业创业EN].中国青年报,2014—06—17. Solution Mechanism against Difficulties Hindering“Ant Group”from Social Integration YANG Liu (Zhejiang Business College,Hangzhou,310005,China) Abstract:Faced with diifculties in job application,promotion,housing problem,and marriage,people of“Ant Group”are s ̄ong and optimistic.The potential capitla of human resource is the element enabling“Ant Group”to exist and develop sustainably in large cities. However,some factors such as disadvantages in acquired conditions and insufifcient natural conditions hindering“Ant Group”from socila integration.To solve the problem,we should establish guarantee system for socila justice,perfect social support system guided by government and participated by social forces,and promote“Ant Group”to integrate into the place where they move.But most importantly, “Ant Group”should realize self-improvement. Key words:“Ant Group”;urban integration;diifculty;solution mechanism (责任编辑:米丽萍)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