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系统整合”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系统整合”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华佗养生网
Experience Exchange

经验交流

DCW

基于“系统整合”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付智勇,郭文娟,徐金林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曲靖 655000)

摘要: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同时对高效的教学教育管理也产生了影响,当前我国各高效的人才培养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如何对数量庞大的信息进行高效、准确的采集、分析、管理,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继而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成为高校目前管理的一大难题;如今基于信息时代的环境下,实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各大学校必然发展趋势,本文简要浅析了基于“系统整合”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系统整合;路径研究;高等学校doi:10.3969/J.ISSN.1672-7274.2019.04.198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19)04-0241-02系统整合主要是指采用相应的措施、管理方式以及技术,重组、融合、类聚、整理不同标准、无序、分散且相对的的系统资源,将其集合至同一个平台,并形成一个结构科学、功能完备的全新的有机整体,从而建立出一个功能较高、效能更好的系统资源,有利于最大程度实现系统功能;自教育部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并落实到位,目前我国各高效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不断深入,但各高校的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管理数据分散、无法统一使用等问题[1],因此为了保证高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将高效的现代化水平以进一步提高,本文简要探讨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进行规范以及对奖惩和考核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仅仅依靠网络信息工作部门无法实现合理的推进和有效的协调,致使高效资源在集成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4]。

(4)高校的教学教育模式和信息技术尚未有效的深度融合目前在各大高校中,还未能形成网络教学的体系和环境,在教学教育的变革、创新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力度仍旧欠缺;在我国的教育长期规划中也提出了“人人享有网络学习空间”的要求,所以,当前的各大高效的公共网络教学平台仍旧需要进行扩容和升级,最好能够实现与更高层级的资源平台实现对接,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我国高校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速度相对较为慢,对于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学课程的开发相对滞后,对学生和教师的多元化教学、工作需求难以进行较好的满足[5]。

1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共享交互欠缺,业务系统分散

在各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业务部分别购买了相应的专业管理系统,以致于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呈现出相互孤立的现象,难以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并且还有着一人拥有多套密码、账户的情况,继而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外由于高校的各个业务系统无法实现对接集成的问题,从而致使信息孤岛的现象存在,对学校建设共享数据库以及获取其他业务系统信息等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难以实现跨部门、扩业务之间的数据实时共享、交互、上报、查询、分析、统计等工作,从而导致高效的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均受到的了一定的影响[2]。

(2)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协同性较差

由于高校的各个部门之间,各自所属职能、管理内容有所不同,因此在各自不同利益的趋势下,使得各个部门都愿意拥有所属自己部门的专业信息系统,并且其考虑到自身部门的信息安全性,因此不愿意将本部门的信息进行共享;同时在最初进行高效信息业务系统的建设时,其大部分都属于是一种“竖井式”的结构,主要是表现为结构内部的设计紧密联合,并且各系统之间的工作能力较强,也不会与其他系统之间有着过多的联系;此种分布式的系统环境、数据储存、认证机制,从而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而随着高校各种业务系统的逐渐增加,而各个业务系统之间难以实现实时、有效的沟通,因此难以进行很好的协同工作[3]。

(3)欠缺信息共享意识,缺少统一标准

在以往传统的信息垄断思维观念的影响下,导致高校各业务系统、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现象较为严重,并存在重复投入、建设分散的情况,导致信息资源的整合难以实现;并且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尚缺乏统一的指导、管理标准,致使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难以与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相适应;另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校园网的管理尚处于制度层面,并且执行不彻底,尚未形成一套权责分明的管理,还需要对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落实,尤其是在对学校各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进行落实、义务、权力

2 在“系统整合”的基础上探讨高效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建设以SOA为主的框架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是一种IT体系的机构样式,其主要是指依据按需提供服务思想模式,为高校提供网络访问的服务,从而建立高度可重用、以业务逻辑为中心的业务应用系统。其采用松散耦合的特性和方式,为各软件间提供标准的服务调用接口,从而对高校的教务管理、网站宣传、日常办公、科研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给予界面层、应用层以及数据层整合现有的业务系统;整合数据层主要是借助数据清洗工具,整理、对比数据池中的援用数据,并采用复制功能以及数据联邦对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设定复制、应用的关系,继而可形成新关键业务对象的存放综合数据库;而整合应用层主要是借助服务总线串接各个业务应用系统,将其集成至同一平台,并在流程引擎上进行重新编排,有利于各业务系统的更加灵活使用;整合界面层是借助一点接入,全程服务的方法接入各个分散的业务系统,继而实现整合整个使用界面的目的[6]。

(2)着重抓业务系统管理整合工作

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拥有专业业务系统的现象目前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并且各个系统功能板块存在相似,甚至是重复交叉的现象,同时系统维护也存在多部门分散的情况,而进行各业务系统管理的整合工作,就是为了解决信息孤岛的现象,并消除信息隔阂的情况,并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统一将具备整合条件的业务系统接入同一个平台,并对身份进行统一认证,而针对管理级别不同的使用终端可进行相应的授权,如此一来,在大力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相应的维护资金和人力[7]。

(3)推进策略以分阶段实施为主

首先是基于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对信息化治理机制进行构建,同时对已有的数据实施梳理工作,同时构建主要数据库以及数据的交换平台;并统一管理进行信息访问服务的相(下转第246页)

数字通信世界2019.04241

D经验

IGITCW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但是对于另一个特点它的相对量度未必会优越。其步骤为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及其一致性检验3个[3]。3.3 综合评价法

确定指标权重后,需要对整体进行评判,所谓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就是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相关的评价。它主要是使用模糊数学对相关的对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评测并转化为相对应的定量评价。Zadeh是美国的一个著名的教授,他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提出了模糊数学,并首次发表于《Fuzzy sets》。比如:如何判定高矮、如何衡量重与轻、什么是质量好与质量不好。模糊思想专门用来解决这种模糊现象。经过很多年的研究发展,模糊数学理论越来越成熟,随着就产生了模糊评价。它是先通过构建多个层次的子集把要评价的对象的影响因素量化,再构建出评价矩阵(多层级),最后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出该对象的等级。该方法的优点主要是很容易操作,而且更加便捷。模糊评价法的步骤具体如下[4]:

(1)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在模糊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时,应该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构建指标权重向量。在进行权重向量的构建的时候,主要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3)构建评价矩阵。为了构建好评价矩阵,应该建立合适的

隶属函数。

(4)评价矩阵和权重的合成。合适的合成因子有利于起进行合成,合成以后再解释结果向量。

4 结束语

继电保护是电网的坚强放线,而状态检修是继电保护装置的保障,因此,制定合适的检修策略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定状态检修策略的思路,可以实现较为科学的制定检修策略。为未来状态检修的不断发展发展提供一种思考思路。参考文献

[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探析[J]. 郑玲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17).

[2] 秦建光,刘恒,陶文伟,等.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策略[J].广东电力,2011,24(1):24-27,40.

[3] 杨富栋.基于模糊理论的继电保护状态评价方法及其实践应用[D].青岛大学,2016.

[4] 何小飞,方美凤.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管理研究[J].陕西电力,2014,42(12):73-77.

(上接第241页)关用户,并对其身份进行认证,保证做到单点登

录;其次是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处理精确的数据,继而形成相应的统计报表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从而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有利于减轻系统的负担,再次是,可创造出高效、安全的运行环境;最后是利用新的使用技术,以构建服务流程引擎平台以及服务总线,从而借助适配器或者是直连的方法将不同的业务系统连接至仪器,从而可实现各业务之间的联动;最后是保证各阶段的衔接紧密,有利于从而源头上将信息孤岛、多方认证的现状进行扭转[8]。

(4)存储依托为覆盖全面业务系统的数据中心库

目前,在信息时代下,高校各相关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数据意识,要做到相信数据,并用数据说话;高校相关人员可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传统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进行加强优化,继而对业务系统数据进行不断完善,并将业务进行集成,然后应用至服务中,同时构建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以及共享数据库,促进各业务之间的信息流通,从而解决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来源不同意现象,从而实现与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对接和集成,在业务系统的后期运行维护升级、管理工作中纳入数字化校园平台对接和集成的管理工作;并借助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交互服务,以达到实现智慧校园的目的[9]。

审批、论证等工作流程进行严格把关。(3)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

开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着很强的业务性,并且还需要大量高学历人才、高水平技术的投入,因此高校可通过职称评审、人员编制、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其较好的待遇,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保证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稳定;同时还可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以不断提高、完善其知识、技术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信息化时代的驱动下,多数高校已经完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同时随着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网络信息化服务、支撑平台、教学、管理、科研等信息化应用的不断增加,使得“资源整合”成为各大高校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高校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整合的相应途径,并建议探讨了保障措施,以期能为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发展及不断完善。参考文献

[1] 如先姑力•阿布都热西提.基于SOA架构高校信息化系统中应用整合技术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1):101-102.

[2] 马鸿.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系统集成框架的研究与设计[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3):62-.

[3] 吴涛,程光辉,金宗安.基于整合模式的信息化校园建设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6(3):30-32.

[4] 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教学资源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6.[5] 郭兆红,王欢.基于“系统整合”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10):18-20.

[6] 边志锋.陕西省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29(5):115-118.

[7] 赵彦.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J].兰台世界,2016(20):41-43.[8] 李小芳.“互联网+”形势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34-35.

[9] 莫月红.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J].才智,2016(23).

3 保障高效信息化建设途径顺利实施的措施

(1)注重经费投入管理,保证软硬件到位

要想保证系统的较好整合,软硬件的投入是必备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为了保证教育模式的现代化,所以要注重经费的投入,并进行统筹安排,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应用、资源、软硬件、运行维护等各方面环节的资金占比合理,对信息化软件平台的爱你社、基础设施及资源的建设、日常管理、应用推广等方面的经费充足,以保证信息化建设费用的专款专用。(2)对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加强教育

目前,各大高校仍存在着重管理轻教学、自建自用等旧思想,需要改变其传统观念,强调引入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并对社会资源进行积极的利用,从而可构建开放共享、多方参与的运行管理体系。为了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建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委员会,对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并定期召开专家咨询会、工作沟通会等会议,并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

246DIGITCW2019.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