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焦作市2016年高考备考专家报告会总结(2015.12.20)

焦作市2016年高考备考专家报告会总结(2015.12.20)

来源:华佗养生网


焦作市2016年高考备考专家报告会总结

沁阳市第一中学地理组 李跃进

2015年12月20日,焦作市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备考专家报告会,数学、物理、地理三科分别在一号区、二号区、三号区会议室由北京教育专家作精彩报告,其中地理学科由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地理教研员潘化兵老师主讲,她的报告题目是《解读内容,明确目标,思考对策;把握逻辑,强化思维,提升素养》。在做报告前8:20~9:10,潘化兵老师针对二轮复习备考先做了一节示范课,引领参会老师如何上好二轮复习课。为了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高考的备考效率,焦作市教研室非常重视这次专家报告会,各县市有30名地理教师聆听了本次专家报告会,我校除了要求全部地理教师参加外,还挑选1319班学生聆听了潘化兵老师的示范课。现在对本次专家报告会进行认真总结,以对今后的二轮复习备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以“洋流为例”的二轮复习备考示范课

全方位解读课标,多角度落实课标,追求学与考合一,提升备考的效率。 1、课标案例分析(学习回顾→总结积淀→提升)

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①中低纬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②中高纬环流:北逆,东暖西寒;特殊:③西风漂流,北暖南寒。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气候、地形、生物、水文;②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农业、工业、交通、商业;③对陆地环境的影响;④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①分布图→模式图(图图转换过程与方法);②模式图→文字描述(图文转换过程与方法);③分区域描述的过程与方法;④分季节描述的过程与方法;⑤描述寒、暖流分布规律的过程与方法;⑥规范使用地理术语的过程与方法;⑦区域尺度思想(观点)。

2、我们的“收获”(学什么——多角度多层次)

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基础知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基本技能:“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3)观点与方法:①同类合并、相异区分的方法;②描述寒、暖流分布规律的方法;③规范使用地理术语的过程与方法;④区域尺度思想(观点)。

3、试题精讲(体会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感悟学考合一的重要性)

2008年宁夏卷:洋流(寒流)对沿岸气候(气温)的影响→分析气温特点的过程与方法;2008年天津卷:洋流(上升流)对渔场的影响→分析渔场成因的过程与方法;2010年北京卷:洋流(暖流)对污染扩散的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污染扩散的影响;2012年课标卷:洋流(寒流)对沿岸气候(降水)的影响→分析气候干旱的过程方法;2014年课标Ⅱ卷:洋流(寒流)对区域动物特征的影响→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的原因;2014年浙江卷:洋流(暖流)对污染扩散的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产业部门的影响;2014年山东卷:洋流(流向)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

二、课标解读在二轮复习备考中的有机渗透

1、基于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

(1)2015年高考试题回顾:从立意、情境、设问、关注四个角度深入解读2015年全国Ⅰ卷,也解读了部分2014年高考题,如2014年全国Ⅱ卷6~7题、2014年全国Ⅰ卷7~11题等。

(2)2015年试题基本特点:①从情境内容的选择分析;②从情境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③从试题的选择性分析;④从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分析;⑤从试题设问的特点分析;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2、基于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

(1)如何考:①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②考试科目、时长与分值:文科综合能力测试、150分钟、300分。

(2)考什么: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地理课标的考试内容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4、基于试题要素的考试内容

(1)试题要素:①立意:考查目标,是试题的核心和主题。②情境: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③设问:试题的呈现形式,关系立意实现的程度。

(2)做题过程:情境、设问→阅读材料,分析设问,明确立意→调动运用知识技能→回答问题,完成立意。考试范围: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技能体系、地理观点方法。

(3)做题感悟:①做题是一种表达方式,展示地理素养的高低。②追求“做会”而非“做对”,目标是做一道题会一类题。③做题过程中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学习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地理素养(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观点)、写的能力(地理的文字表达能力,是关键中的关键)。

5、基于学科思维的高效备考

(1)形成地理思维的主要抓手:基于地理教材的角度、基于地理内容的角度、基于课程目标的角度。(2)培养地理思维的实践策略:①地理知识结构——知识点结构突破;②地理技能体系——单项技能突破;③地理观点方法——逐一感悟,专题突破。(3)展示地理思维的基本策略:主要的展示方式、强化做题的目的、教学实践策略。感悟→总结→积淀→提升。(4)基于学科思维的专题设计:设计专题常见切入点、设计专题的注意事项、专题设计的案例分析(描述和阐释气候特征的过程与方法)。

三、我们由本次专家报告会得到的几点体会

1、本次专家报告会突出了课标引领高考。

本次专家报告会很好的突出了“课标是载体、高考是目标”的核心理念,通过高考看课

标,知道高考考什么,帮助教师抓住高考的本质;通过课标看课堂,知道上课教什么,帮助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基本能力;通过课堂看高考,掌握如何复习备考,帮助教师提高复习效率。本次专家报告会很好的突出了河南高考核心目标和素养,帮助教师抓住高考的本质要求,理解课标内容内涵,形成清晰的学科思维、有效的学科方法。我们在今后的二轮备考中,要将课标、高考、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依托、相互渗透,实现新课标背景下的高效备考。

2、正确处理课标、考纲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经过了以掌握基础知识为重点的第一轮复习之后,我们将迎来持续约两三个月的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以教材为主要依据的方式不同,二轮复习时要密切联系课标、考纲,这对于新课标高考特别重要,因为新课标高考是依据课标和考纲来命题的,而不同地区的同学选择的教材则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说某版本教材中牵涉到的案例肯定不会作为考试的依据。在贯穿二轮复习的全过程中,要依考纲和课标为据,弄清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相互联系、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切记:二轮复习不可过分地依赖教材。

3、高中地理课标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高中地理课标体系的三个基本特征:(1)在课程目标上,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设计具体的课程,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所必需的地理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2)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与社会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在体现地理文化价值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3)在课标的要求上,课程标准不仅要求达到结果性目标,而且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明确提出一系列过程性的目标、体验性的目标,以期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的形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课标的性质、内容在高考命题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课标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4、高中地理考纲指引高考命题基本方向。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是与考生联系的重要渠道。课标不能代替大纲,具体原因有:①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规定了学生的培养目

标,而高考只能测量前两者的部分目标,后者目标几乎无法测量,考纲因明确了高考具体考试范围而作用突显。②高考命题的质量标准要求高考的每一个测量目标都必须依托相应的行为特征目标,高考根据这些行为特征来判断考生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而课标并未规定明确的行为特征目标。③高考对考试时间、分值、难度要求作出规定,而由于课标内容的局限性以至要通过考纲来传递这些信息。④由于受考试的时间、空间和载体所限,高考只能是抽样考试,它只能考查课标所规定内容的子集,而不能考查所有内容。

5、课标对教材、教学、高考具有指导意义。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无论教材怎么编写都应该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是以课标为依据,贯彻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要求。高考既是高效选拔新生的常规参照考试,同时也作为评测学生是否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的手段之一。课标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的主线,主要体现在教材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教学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考试所要评价的基本标准和基本素质,它是教材、教学和高考的灵魂。教材编制、教材设计必须遵守课标确定的目标和内容的标准,无论各种版本的教材如何编制,都必须满足课标标准要求。因此,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只能是统一的课标,而不是具体的何种教材。

总之,听了这场专家报告后,我们全体地理组老师感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专家讲的确实非常有用,对于指导我们今后两三个月的高考二轮复习备考非常有帮助。我觉得让地理教师参加这样的专家报告会非常有必要,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复习备考效率,开阔我们的地理视野,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2015年12月2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