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群体与市场教案-绪论

网络群体与市场教案-绪论

来源:华佗养生网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网络群体与市场 开课学期 1 课时 42 学分 3 考核形式 考查 授课安排 面向专业 信息大类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该课程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网络、群体与市场》是信息大类学生的大类基础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的课程,其内容广泛而浅显,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讨论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经典问题,理解并初步掌握计算思维方法。 课程简介 该课程主要以图论和博弈论为基本工具,讲述社会学、经济学中的经典问题,通过课堂小实验、分组讨论、教师综合拓展等环节,培养学生从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教材 大卫.伊斯利、乔恩.克莱因伯格著 ,李晓明等译,《网络、群体与市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1 (ISBN:978-7-115-46069-1)

该课程面向信息大类大一学生。这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问题有一定的切身体会,本课程在补充图论、博弈论相关理论方法以后,主要讨论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经典问题,以达到扩大学生情况 分析 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思维,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课程概述 1. 明确课程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2. 明确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式 3. 了解课程的总体概貌及主要讲授内容 4.掌握运用网络对问题进行建模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1 课程定位及目标 2 课程学习方法及考核方式 3 课堂小实验:写字条,构建班级初期相识图 4 课程内容的简要介绍 第 1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1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网络 2 关于网络的延伸讨论 3 关于讨论的讲评分析总结 第 2 4 布置预习任务 课 时 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网络的方法进行建模 PPT 内 容 方法 时长 备注 讲授 讲授 实验 讨论 讲授 讨论 讲评 5 10 10 20 15 10 15 5 教学目标 注:1. 每堂课连续讲授不得超过20分钟;应设计相应的训练环节(实验、实践、讨论等)。

2. 实验课应包含理论讲解、问题解答、实验总结等讲授部分,每堂课不少于15分钟。

第1-2课时

网络群体与市场 1. 实证思维与计算思维 实证思维:数学,物理 计算思维:计算机科学 什么是计算思维?抽象+自动化 2.什么是网络? 事物对之间由链接关联起来---节点、边(图) 板 书 设 计 预习第2章 图论 作 业 布 置 教 学 后 记 注:1. 板书设计可手写;纸张不够可另附页。2. 作业布置应根据教学情况合理规划,确保

必要训练量;后续课堂上应有作业讲评。3. 教学后记应在每次课后都有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