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
标题:感恩之心的培养
单位: 姓名:
感恩之心的培养
案例背景: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万千宠爱于一身,生活环境与条件都比较优越,且家长们对孩子该做的事情过多地包办代替,造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谈不上主动地关心他人,因而形成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并且随着打工经济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的主流,大量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在感觉不到严父慈母的存在的环境中。照管他们生活起居的多半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寄养在亲戚家里,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普遍偏于溺爱,缺少严格的要求与管教。儿童之间相互影响很大,部分学生的厌学、贪玩、不服管教、顶撞老师,带来了班级管理的困难。如何在现实条件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案例:小X是一个智力较好的男生,以前成绩较优秀,教师们对他寄予了较高的希望。小X面目和善,嘴很甜,但是不善于坚持,喜欢图表现。五年级的时候,成绩中上等,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少挨老师的批评,但是效果不大。家长也很配合,慢慢的小X开始表现出跟家长的对立情绪,小X开始跟一些问题儿童亲近,教师的管理难度增大,学习成绩下滑,五年级结束时,成绩为年级的下等,基本结束了成为优生的可能。六年级的时候,老师加强了监控的力度,
但是收效甚微。小X义气,常与一帮伙计去各家玩游戏,多次被家长批评、责骂,小X觉得很丢面子。小X在学校不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多,跟老师的对立加重。
六年级的班级管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贪玩、不服管教,不按正常的方式学习、表现的学生。他们的人数不多,但是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影响很大,班主任不可以听之任之,但是苦于说服的无效,惩治的乏术。现在的一批学生,早已习惯是家里的星星月亮,家长的权威荡然无存,把学生送到学校,成了一部分家长逃避管理责任的唯一途径,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向家长寻求帮助是一件不可能获得预期效果的事。部分家长甚至故意不理睬教师的呼唤,把孩子的教育全然推给学校。如果说,教师仅仅要让自己不担责任,要避开担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师把该强调的事项强调到位,作好记录。教师把自己责任心放低一点,控制住自己,不对学生有过激言行,无过错既无责任,教师很容易做到自身安全。但是,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一个班级的良好建设管理,主要的依靠是班主任的勤勉而有成效的工作。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和管理的严厉,不能
杜绝有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贪玩等现象。班主任不反对学生玩耍、游戏、娱乐,只是反对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防范学生在校内言行的越位。但是现阶段教师的工作,得不到校外人员的有效支持,留守儿童在校外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五加二等于零(教师的五天努力,抵不住放两天假社会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是教师们无力破解的困惑。 班主任的工作,花费精力最多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学生惹出的麻烦事。班主任能做的事情就是:说服、训斥、请家长,学生中发生的问题是轻易不上交的。教育是目的,处理是例外,只有特别严重的违纪,影响较大的违纪,才会处分学生。教育学生教师最信奉的原则是“感化”,但是现在一部分学生是“没办法”感化的,他们表现出“不感恩、不领情。不驯服、不畏惧”.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人是很危险的人群,因为他们缺乏秩序意识,他们的行为蔑视常规,他们会无所顾忌的破坏社会正常的秩序,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学校的教育,就希望将来的社会上减少蔑视常规的人数,多一些有责任感,能够承担责任的公民。教师能做的:说一通道理,要学生补上没有交的作业,要求学生背一背书,抄一抄中学生守则,叮嘱不可以有下一次,便放行。教师心里知道,学生一般都会有下一次的违纪,只是希望下一次的时间能够晚一点。
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这是我们教师在心底引以为骄傲的事,但是现在的一部分家长对教师不是表现出尊师重教,而是有对立情绪。如果是在私立学校教书,可以理解家长的苛求,“他们是出了钱的”,教师的教育无效,学校是可以“退出”学生的,正常的退出机制,是保证学校良好秩序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基本丧失了开除学生的能力。难怪现在的公立学校教师们不愿意做班主任,工作量大了,还有危险,班主任津贴不足以诱惑出教师争取当班主任的欲望。一个学校的秩序,很大程度上依靠班主任良好的工作业绩,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师要依法执教,法律只是教师的行为,在教育方法上教师无法可依。教师要按章育人,但是规章没有教导育人具体的做法,教师同样处于无章可循的地位。教师有能力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治班方案与制度,但是教师没有办法制约住违法乱纪的学生,教师管理班级的方法除了耐心,除了理智的适度退让,还是耐心。面对感恩之心缺失的学生,耐心和适度退让,是班主任的唯一可行的对策。
反思:面对问题学生,教师能不能事先降低心中的预期?教育学生,首先是留住学生。当学生心里开始走偏的时候,教师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让学生继续保持对教师有所畏惧的心情、不愿意跟教师冲突,不愿
意跟教师作对?现在教师教的每一班学生中,都有部分家长支持自己的孩子跟教师硬抗,这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情绪影响很大,对班风的破坏性很大,教师如何才能降低这类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是普通人,不是特别有能力高级知识分子,不可能有太大的个人魅力,不可能大面积的感染和影响学生。现在的教育管理阶层,在弱化学生的考试功能,学生对于考试成绩,持无所谓态度的大有人在。学生对学习成绩差,缺少基本的耻辱感,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缺失责任感。我们做教师的,不能拿我们小时候的家庭教育要求现在学生的言行,教师对抗不了社会大环境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部分家长的无原则的溺爱,一点办法也没有。作为教师,要学会让步,要因人而异,进行弹性管理。至少,尽可能多的留住学生,也是一种成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