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品】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7单元 语文园地(部编版)

【精品】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7单元 语文园地(部编版)

来源:华佗养生网
语文部编版五下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语句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乡村四月》,感受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方法?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本单元的课文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展示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

(2)课件出示:

【出示课件】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威尼斯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出示课件】

①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②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③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几句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2.练一练,用。

(1)同学们还知道那些文章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吗?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引导,评议并小结。

【出示课件】

老舍先生《草原》一文,描写了草原风光的宁静和悠闲,蒙汉同胞的欢乐相聚的热闹情景,把草原的动、静之美也表现得淋漓把尽致。

【出示课件】

《翠鸟》一文对翠鸟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特别传神。文章的笫一自然段描绘了翠鸟色彩鲜艳的

的静态之美,把小巧玲珑、美丽可爱的翠鸟写得活灵活现。翠鸟的静态十分美丽,动态更加令人叫绝。文章的第三自然段集中写翠鸟捕鱼的动作:一个“蹬”字,写出了翠鸟一瞬间的爆发力,从剑拔弩张一下子变成了箭已离弦。作者表现翠鸟动作的机灵准确,其实就在这一静一动之间。

【出示课件】

《鸟的天堂》一文对傍晚大榕树静态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动态描写也特别传神。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

总结: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3.我拓展,我积累。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至于细节描写、细部描写、场面描写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读一读,再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侧重动态描写,突出了小艇的速度之快。这一段动态描写,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紧扣了文题。

【出示课件】

车船过后,--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话采取了由动到静的写作方法,写动是为了衬托出那儿的静。随着车船过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感受到原来静是由动来衬托的,这就好比经历了课间十分钟的喧嚣,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更能让人感受到教室里的宁静。在这一段中除了让人感受到了牧场的宁静,还让人感受到荷兰人畜和谐共处的美好。

2.练一练,用。

(1)从“放学后的校园、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选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并投影展示优秀作品。

例文1:放学后的校园

同学们背着书包,满脸笑意地行走在路上,有些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互相说着在学校发生的趣事,互相追逐打闹,笑声传得很远很远。原本宁静的小路,此时也变得热闹起来。

路旁娇艳的花儿们纷纷仰起头,向同学们一一告别,金色的阳光洒在花儿身上,像是给它们镀上了一道金边,真是美不胜收!那些参天的大树苍翠欲滴,粗壮的枝干上长满绿油油的叶子,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此时,它们正挥动着枝干跟同学们说着“再见!”呢!

例文2:火车进站之后

火车站人头攒动,吵嚷声,尖叫声,抱怨声,充满了整个火车站。这时,火车伴着汽笛声隆隆地驶进了站台,一节节车厢在眼前闪过,列车渐渐慢了下来。火车进站了,汹涌的人群奔向进站口!

(二)读一读,说说下面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在金色的夕阳映照下金字塔及其周围景物的色彩。作者描述了金字塔及其周围景物的静态美,叙述真实,描写逼真。

【出示课件】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陵墓是纯白的大理石,栏杆是纯白的大理石,四个高塔也是纯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纯白的大理石地面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作者在描写中把人的活动和周围的景观融为了一体。

2.练一练,用。

(1)小组交流:照样子说句子。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面前,是一大片草地。小草已经枯黄,可当中却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树,开始落叶了,可那枯黄的叶子像美丽的彩蝶从空中飞落下来,慢慢地慢慢地铺成了一条路,踩上去软绵绵的,像铺了一条黄色的地毯。哦,秋天本是黄色的!

※虽然雪下的不大,但是雪后的大地到处都披上了银装,变成了水晶般的童话世界。那一排排树木上都自豪的绽开了满树银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微紫色的光芒;而树叶落光的小树,垂下了许多玲珑剔透的银条儿。“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这里的菊花可真多,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竞相盛开,有白的,黄的,红的,绿的…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红的如枫叶,绿的如翠玉……

四、学习“日积月累”。

(一)学习古诗《乡村四月》

1.【出示课件】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2.(1)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2)解题:《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

3.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永嘉(今浙江乐清)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最年长。 由于一生仅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未果,所以一生都为布衣。

4.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出示课件】

(1)山野: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3)子规:鸟名,杜鹃鸟。

(4)如:好像。

(5)才了:刚刚结束。

(6)蚕桑:种桑养蚕。

(7)插田:插秧。

5.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总结诗意: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

插秧了。

7.延伸阅读: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入农家生活,以农家生活为话题,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句吗?

五、课堂小结。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本次语文园地学习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版块内容难度方面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注重举一反三,实践运用。

教学反思: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