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3适应性检测试卷(六)

23适应性检测试卷(六)

来源:华佗养生网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2020届】适应性检测试卷(六)第I卷(共15小题,3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倩影(qiàn).B.模范(mú).C.坎坷(kě).D.峥嵘(zhēng).冒昧(mèi).垄断(lǒng).玄想(xuán).扁舟(biǎn).)沉吟(yín).烙印(lào).顷刻(qǐng).嫡亲(dí).)一帆风顺(fán).斑驳陆离(lù).寻死觅活(mì).抱残守缺(cán).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近期,长江流域普降暴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B.皇家马德里足球队夺得俱乐部历史上第十一座欧冠奖杯,球迷们弹冠相庆。....C.这么多年天各一方,他们俩在高中同窗期间结下的深厚友谊也付诸东流了。....D.莫言的许多作品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立刻畅销起来,一时洛阳纸贵。....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将为打造金砖国家下一个“金色十年”贡献新倡议,搭建新平台,注入新活力。B.通过特色民俗活动,使大家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C.“艾滋病防治宣传校园行”旨在提升公民防艾抗艾意识,改进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D.《战狼Ⅱ》表达的不仅仅是大国崛起的集体共识,而且是国内许多观众的英雄梦想。4.下列公益广告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他人)A.如果不从现在开始节约水资源,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节约用水)B.生命就像一面镜子,你微笑所以她微笑,你皱眉所以她皱眉。(热爱生命)C.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关爱留守儿童)D.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保护动物))1【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2020届】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关注。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A.①④⑤②③C.③①④⑤②B.①③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6.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迭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的享受)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简洁明快,直截了当)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语句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2【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2020届】列车、崭新的日历吗?(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二、论述类文本阅读(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瘟疫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形成规模的聚居而发生的.并往往随着族群迁徙、商贸往来、征战侵略而传播。疫病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思想与世界观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促进了各种社会的转型。在14-17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到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黑死病”瘟疫产生的影响是历史性和世界性的。首先,欧洲西部的封建制度受到沉重打击。“黑死病”涉及的地区人口死亡率多达1/4甚至1/2,造成了劳动力的奇缺,封建庄园对农奴的人身束缚不得不松弛以至瓦解,封建等级制的土地占有关系也难以维持,人们对于自身生命、成就、价值的观念在这场瘟疫的冲击中开始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潮涌现出来。文艺复兴正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这也是由于天主教会传统的信条和仪式在瘟疫和死亡面前显得软弱无力,许多人不得不思考自己如何在非常的环境中拯救自己,文艺复兴的思想对他们就有强烈的吸引力,因为它表现了对健康、完美与幸福的向往。瘟疫在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侵略中起到了更可怕的作用。哥伦布“发现新”和随之而来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入侵美洲,他们带来的疫病成为美洲本地人最大的杀手。美洲本地人在孤立的状态下,对外来的疾病毫无抵抗力,绝大多数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后100年中陆续死亡。这就为欧洲人征服美洲并进行殖民占领提供了条件。在解开许多古代文明的兴亡之谜时,疫病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社会尽管有了先进的科技与医疗手段,但从艾滋病到我国“非典”等一系列疫病的流行,说明人类与疫病的斗争仍将继续下去。(摘编自《疫病的影响》)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黑死病”造成的影响的一项是(A.封建庄园中的农奴获得了比以前多的自由。B.封建等级制的土地占有关系受到极大冲击。C.给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带来了难得的机遇。D.人们开始产生对健康、完美与幸福的向往。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2020届】A.疫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促进社会转型的因素之一。B.14-17世纪发生在欧洲的瘟疫动摇了人们对天主教的信仰。C.欧洲殖民者以传播疫病的手段来实现他们侵略扩张的目的。D.疫病可能是造成一些古代文明消亡的重要因素。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美洲瘟疫的流行为欧洲殖民者加速侵略扩张提供了便利。B.现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在历史上应该都没有发生过大瘟疫。C.如果没有瘟疫,便不会有欧洲对美洲的征服和殖民占领。D.我国“非典”的流行,说明我国的科技和医疗水平还很落后。三、实用类文本阅读(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除了遗传,人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寿命的长短。而长寿与人的行为方式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现在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在得到研究的验证,而且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今天,人类进化的最终结果是,正常人的体温平均是37摄氏度,而体温过高和过低人都难以承受,因此人属于恒温动物。但是,有人怀疑37摄氏度是否就是人的最佳体温,尤其是在寿命与体温的关系上。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就寿命而言,37摄氏度也许不是最佳温度,而36.5摄氏度可能更好。把小鼠的正常体温降低0.5摄氏度,它们的预期寿命最高可增加20%,这相当于人增加了7至8年的寿命。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饮食比正常小鼠低三分之一热量的小鼠寿命要延长40%,这个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与此同时,饮食少(主要是饮食中的热量少)三分之一的小鼠或哺乳动物的体温又会下降0.5摄氏度或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低体温有助于延缓衰老,还是低热量饮食简单导致了低体温呢?要弄清其中的因果关系是比较难的,因为无论环境温度怎样,哺乳动物维持着恒温。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康蒂的研究小组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降低小鼠的体温。他们使用一种称为分离蛋白2的基因,这种基因能把通常细胞线粒造化学能的任务转化为促使线粒体释放能量,并以散热的方式体现。这个研究证明,饮食的抗衰老效果是与低体温相联系的。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低体温延缓了新陈代谢和身体其他副产品的产生,如自由基。而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和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由此,也使得细胞的寿命延长,因而增加了寿命。(摘编自《低温与长寿》)4【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2020届】1O.下列关于“人体温度与寿命”关系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有关理论和实践已证明,人寿命的长短,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自身血液温度的高低。B.人的正常体温平均是37摄氏度,如果低于或高于这一温度,寿命就会明显减少。C.适当降低体温有利于人的长寿,这一结论是通过遗传工程的方法初步得到证实的。D.对追求长寿的人而言,最佳体温应是36.5摄氏度,这已被有关的实验结果所证实。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37摄氏度是人类生存的最佳体温这一说法,受到了一项科学研究成果的挑战。B.研究发现,饮食的多少与人的寿命密切相关,饭量小的人比饭量大的人长寿。C.有关科研成果证明,低热量饮食有助于长寿,是通过降低身体温度起作用的。D.细胞线粒体本来是用来制造能量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起释放能量的作用。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人的寿命的相关研究中,对饮食与寿命关系的研究要早于体温与寿命关系的研究。B.通过降低热量摄人可以有益于长寿,但这会对人的饮食习惯乃至生活质量产生影响。C.由降低体温有益于长寿的原理可知,人类亦可通过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来延长寿命。D.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并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因此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来延长寿命。四、文言文阅读(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5【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2020届】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师说》)13.下列四个句子中的“道”与例句中“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道相似也。.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14.下列句子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5.下列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选文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B.选文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这三种人耻于从师的错误认识。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在疑问和责备的基础上,第三个带有讽刺意味。D.选文通过对几种耻于从师的错误观点的分析和批判,从正面阐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第Ⅱ卷(共7小题,70分)五、名句名篇默写(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l)锲而不舍,(2)。(荀子《劝学》),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6【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2020届】(3)余音袅袅,(4)(5)采菊东篱下,(6)(7)同是天涯沦落人,(8)羽扇纶巾,谈笑间,(9)四十三年,望中犹记,(1O)箫鼓追随春社近,。(苏轼《赤壁赋》),言笑晏晏。(《诗经·氓》)。(陶渊明《饮酒》),不如早还家。(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陆游《游山西村》)六、古代诗歌阅读(2小题,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7~18题。偶成①

李清照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注】①此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其夫赵明诚去世后。②浑相似:非常相似。③安:怎么。17.全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2分)②

18.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七、文学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一瓶奇恰酒[秘鲁]胡里奥·拉蒙有一次,我需要一笔为数不多的钱,决计到贮藏室去搜罗一番,但愿能找到可以变卖的东西。倒腾半天,终于找到一瓶陈年奇恰酒。费了不少劲,终于弄断封口的金属丝。要不是为了用它去卖个好价钱,我恨不得把酒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2020届】喝个精光。我把酒全倒在一个小陶罐里,然后夹在胳肢窝下走到街上。半路上,我猛然觉得不妥:我将空瓶子留在桌子上了!于是我折身返回,往瓶子里灌了好些醋,再用金属丝封上口,然后依原样放好。我带着陶罐来到阿尔多的奇恰酒铺。“瞧我带来的酒,这可是二十年的老陈酒啊,我只卖三十索尔。”阿尔多嘿嘿一笑:“都说是二十年的老陈酒呢!我才不信这些鬼话!”在路上我想,白跑一趟,只有把这瓶酒喝光才算解气呢。不过,随后又想,最好还是把酒倒回原来的瓶子。回到家时天色已晚,我看见家里灯火通明,心里很惊奇。一进厨房,就听见有人在叫我。我急忙把小陶罐藏到一堆报纸里。“你在这儿吗?”母亲问,“拉马尔回来了!可有好多年没见你哥哥了!”迈进客厅,我吓呆了,客厅的桌子中间放着那瓶奇恰酒。“好了,”父亲说道,“我们终于可以用这瓶陈年奇恰酒干杯了,”他津津有味地向客人们讲了一通这瓶酒的历史,讲到一半,在场的人就不住地舔起嘴唇来。酒杯斟满,我瞧见所有的酒杯都举到了嘴边,随后喝空了的酒杯又被放回桌上,客厅里响起一片啧啧声,人人赞不绝口。我刚把“酒”端到鼻子旁,就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醋味。可是别人又激动又兴奋,仿佛喝了蜂蜜一般。更有大胆的,甚至试探着询问我父亲是否还藏着一瓶这样的酒。“噢,没有!”我父亲答道,“千真万确只有这么一瓶!”客人流露出明显的失望神情,这时,我觉得有义务插上句话。“我还有一罐奇恰酒。”“算了吧,胡说八道!”“这么着吧,拿来尝一尝,”我哥哥说,“这样就分出好坏来了。”“对,把酒拿来吧!”客人们异口同声地要求。父亲只好同意。我赶紧朝厨房跑去,取出陶罐。父亲满腹狐疑地将鼻子凑近罐子:“哎哟,什么味儿啊!你从哪儿买的?孩子,你上当啦!你真是个笨蛋!”为了证明他说的话没有错,他让在场的人轮流闻了闻。大家依次闻了闻,然后做出一种不胜厌恶的鬼脸。“是醋?”8【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2020届】“难道这玩意儿也能喝吗?”大家越说越生气,父亲一手拿过酒罐,一手揪着我的耳朵,将我拽到大门口。“瞧瞧吧,这种玩意儿就配这个下场!”说着,他使足了劲儿,将酒罐越过围墙扔到了大街上,罐子啪的一声摔个粉碎。我眼巴巴地瞧见我家的那瓶奇恰酒痛苦地躺在了大街上,红殷殷的酒洒了一地。(有删改)19.“一瓶奇恰酒”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20.小说在刻画“我”这一形象时,突出了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21.一瓶奇恰酒的故事令人感慨,这篇小说有哪些深刻的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八、写作(1小题,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一个有意思的人说,他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会幸福得直“哼哼”。当然,值得他“哼哼”的都是一些无用的东西,比如:一本书,一场演出,一个不错的创意……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9【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2020届】【参】一、语言文字运用1.C(A项,帆fān;B项,模mó;D项,扁piān)2.D(A项,“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要办的事,前面不用再加“目前”。B项,“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不合语境。C项,“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不合语境。D项,“洛阳纸贵”,用以形容著作广泛流行,风行一时。符合语境,故选D项)3.A(B项,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C项,搭配不当,“改进”可改为“消除”。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仅是国内许多观众的英雄梦想,而且是大国崛起的集体共识)4.B(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玫瑰”比作“善待他人”,“余香”比作“自我良好的精神”。只有B项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5.C(第③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第①句是对第③句的具体阐释,第④、⑤、②句是总分结构)6.B(比拟的作用分析不当)二、论述类文本阅读7.D(“人们开始产生对健康、完美与幸福的向往”不属于“黑死病”造成的影响,在“黑死病”瘟疫产生之前,人们就开始向往“健康、完美与幸福”了)8.C(瘟疫在欧洲人的殖民侵略中起到了可怕的作用,这属于客观作用,而不是主观目的)9.A(B项,由“现在人口稠密”这一前提,推不出该地区“在历史上应该都没有发生过大瘟疫”这一结论。C项,瘟疫的发生,并不是“欧洲对美洲的征服和殖民占领”的必要条件。D项,“‘非典’的流行”与“科技和医疗水平还很落后”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关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IO.C(A项,人的寿命长短还与遗传等许多因素有关。B项,原文是“过低”或“过高”,与“低于”或“高于”的意思不等同;“难以承受”,也不等同于“减少寿命”。D项,“最佳体温应是36.5摄氏度”的表述过于肯定,原文用的是或然性表述)11.B(原文说的是摄入热量少的相对长寿,而饭量大小与热量多少并非是正相关的关系)12.C(“新陈代谢”速度太快,会使人加速衰亡,而不能延长寿命)四、文言文阅读13.B(都是“道理”的意思)14.C(都是判断句式)10【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2020届】15.D(应是从反面来阐明,而非“正面”)五、名句名篇默写16.(1)金石可镂虽云乐(2)岸芷汀兰(3)不绝如缕(4)总角之宴(5)悠然见南山(6)锦城(7)相逢何必曾相识(8)樯橹灰飞烟灭(9)烽火扬州路(1O)衣冠简朴古风存六、古代诗歌阅读17.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亡夫的深切悼念之情。(意思对即可)18.对比。今景与旧景虽然十分相似,但今情和旧情却十分不同,形成强烈的反差。诗人抚今忆昔,倍感失去丈夫的孤独和悲痛,对亡夫的深切悼念之情溢于言表。(如从反问等方面作答,言之成理亦可)七、文学类文本阅读19.①把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通过写酒的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③通过展示人们对酒的不同态度,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每点2分)20.①少不更事,为了一笔为数不多的钱,不惜偷家里的酒换钱;②耍小聪明,倒出酒后灌上醋并原样放好;③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别人对“酒”赞不绝口,“我”没有盲从附和。(每点2分)21.①大家以醋为酒,不仅不说破,甚至有人断言是好酒,作者借此批判了某些人缺乏面对真实的勇气;②当人们依次闻真酒时,却都流露出厌恶的表情,作品批判了那些故意违背事实,混淆正确和谬误的错误态度;③小说结尾描写真的奇恰酒“痛苦地躺在了大街上”,“洒了一地”,表达了对真实的东西被无情抛弃的命运的痛惜。(每点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八、写作22.略。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