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案《跳过挂历纸》
【活动设计】
在小班时幼儿已学过跳远,有一定的基础。到了中班,我们将跳远的难度逐渐增大,不但能跳得更远并且能跳过一定高度。那么,怎样在活动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呢?本次活动,我们在材料选择方面,作了充分考虑。挂历纸是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它纸质相对厚实、长度和宽度距离不等、能够站立起来,便于距离和高度的多重组合,既安全又有可变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跳的能力进行选择、组合、调节。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跳过一定的距离和高度,促进跳跃能力和肢体动作协调发展。
2、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养成大胆尝试、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挂历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幼儿成两路纵队踏步入场。
2、请幼儿调节间距并用挂历纸做热身操。
二、尝试跳过一定的宽度。
1、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跳过挂历纸。
(1)幼儿自由尝试跳过挂历纸。
师:纸不仅可以用来做操,还可以用来锻炼身体。你能跳过这张纸么?请试试看。
(2)请个别幼儿示范,师幼共同总结跳法。
提问:小朋友用各种方法都能跳过这张纸,这次就用XXX小朋友的方法来跳。XXX小朋友跳得轻松而且远,你有没有发现他跳的时候有什么小秘密?
总结跳法:小脚并拢膝盖弯,手臂摆动往前跳。
(3)幼儿练习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连续跳数次。
2、尝试跳过增加了宽度的挂历纸。 (1)引导幼儿逐步打开挂历纸,增大跳的距离和跳的次数。
(2)比较纸的宽度和长度的距离,激发幼儿想办法增加难度,不断挑战自我。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是怎样跳的,你觉得他们谁的本领更大一点?为什么?竖着跳你也能跳过去么?
3、尝试两两合作,跳过更大的距离。
师:看来把纸打开到最大,也难不倒你们,你们还能想出办法,(屈老师 )让你的纸变得更长?距离变得更远么?请小朋友两两合作试试。
三、尝试跳过有一定高度的距离。
1、将纸对折后站立起来,变得有一定的高度和距离,尝试跳过。
2、两两组合,尝试跳过更远的距离。
师:如果把2张纸放到一起,你还能跳过去吗?
3、将纸组合成各种有一定高度的距离,激励幼儿选择合适的难度不断挑战自我。
师:两张纸你们挑战成功了吗?那三张呢?你们还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吗?用你们手里的纸摆一摆,然后选择你们能跳过去的试一试。
四、放松活动。
1、在挂历纸上做放松运动。
师:玩了半天,宝宝们都累了。来,我们起站在纸上踢踢腿、扭扭脚、抖抖身体,敲敲捏捏,按摩腿部肌肉。
2、收拾整理器械。
师:现在让我们的纸变成一个“金箍棒”,扛在肩膀上,我们一起出发了!
附赠材料:幼儿园教案导入环节怎么写?
设计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一般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大环节组成,在这三个大环节中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束等各个小环节。这些环节为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程序,能帮助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同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教学环节就像是一个个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的学习理解搭建起一个个台阶,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 导入环节的设计
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发起话题,所以通过有效导入能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白活动的任务。比如,教师出示一本大图书,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书,请你们看看
书里讲了谁的故事,它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样的导入适用于大多数的教学活动,它比很多故意绕一大圈而浪费时间的导入要有意义得多。
2.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比如,在讲故事前教师先出示一张的图片说:“今天在等好朋友青蛙来吃晩餐,可是到现在青蛙还没有来,它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又如,在科学活动“电动玩具”中教师说:“这个玩具今天不会动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导入非常适用于科学探究类的活动,因为它容易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讲有趣的故事时,或者要学习有情节的歌曲或舞蹈时,也比较常用
3.前经验导入法
前经验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发起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说:“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过的那首歌吗?歌里唱了什么?”又如,在上科学活动“磁铁”时教师说:“前两天小朋友们在区角游戏里玩了小火车请你们说说那些车厢是怎么连接起
来的,你们有什么奇怪的发现吗?
如果新的学习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支持,那么比较适合采用此
4.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比如,在开展中班“各种各样的水果”活动时,教师拿出一个布口袋,请个别幼儿伸手去摸里面的水果判断是哪种水果。又如,在“沉和浮”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玩水,然后把各种玩具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等。
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