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色旅游背景下广州市红色文化景观分析

红色旅游背景下广州市红色文化景观分析

来源:华佗养生网
交流平台I D ISCUSS_0_ 红色旅游背景下广州市红色文化景观分析 文/杨 蕾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倡导学习和缅怀红色精神,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借红色旅游重温圣地、追忆历史、缅怀先辈成为很多游客的选择。因此,红色文化景观也成为各旅游地竞相建设 的重点。广州市的资源并不少,但红色资源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本文首先对红色文化景观进行了定义和辨析,然 后对广州市的红色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广州市以及其他市区红色文化景观的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红色文化景观;分类;分析 一、绪论 念性景观如坛庙、陵墓等有所不同,又区别于其他旅游景 1.研究背景 点或景区,如风景名胜区、公园等,因此除了具有一般景 《2O04~2O1O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下发 观具有的特征外,红色文化景观还具有其独特的特征。红 实施,拉开了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序幕,并且取 色文化景观既能保留或唤起某种特殊的记忆,其本身又富 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红色旅 含特殊的精神含义,是能够使人回忆或传承中国党革 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命历史、事迹和精神,组织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是促进老区经 题性活动的区域,具有特殊精神内涵和纪念意义,具有政 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在广州市党 治性、纪念性、故事性、文化性、娱乐性等特点。 委、的高度重视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广州红色旅 二、广州市红色文化景观现状分析 游正稳步发展。红色文化景观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吸引游客、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元素,更是 1.广州市红色文化景观现状 红色文化的具体体现,理应受到重视。因此对于广州市的 广州的历史事迹比较丰富,但是广州当时作为 红色文化景观的分析和开发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统辖的地区,中国党在广州的大型活动并不 2.红色文化景观的相关概念 是很多。自1921年中国党成立至1938年广州沦陷, (1)红色文化。“红色 是中华的传统色彩,更是中华 到1949年中国人民接管广州期间,中国党在 民族的典型代表色彩之一。“红色文化”是中国党成立 广州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活动。前期和合作时 以来进行活动的遗留和产生的影响,是中国时期特有 进行的一些活动比较重大,到后期主要以抗战为 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源头。 主,而党组织的一些抗日救亡运动仅限于农村地区, 影响力比较小。因此,广州资源虽然多,但是红色 (2)红色文化景观。虽然国内对于红色文化和红色文 化遗产研究较多,但是对于红色文化景观的研究较少。笔 资源相对较少。 者认为红色文化景观是指在中国党成立之后,包括中 名称 所在 事件日期或 纪念■由 瓷源类别 t设方法 区,市 纪念日期 央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战争时期以及 新中国成立后存在、产生和建造的与中国党相关的兼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 外国轮船主和包工头 具人文与自然特性的建筑物、构筑物、园林等,记载 的重重剥削和奴役, 历史事迹,开展缅怀学习和参观游览,传承希望和精 1922年1月12日, 海员宣布罢工。3月1 原来遗址 神的纪念物或纪念地。包括红色事件、活动遗址,革 海员亭 越秀区 1922年 日,罢工工人达1O万 纪念亭类 不存在而 1月12日 人。海员大罢工 重新进行 命伟人、名人故居和旧居(如湖南韶山故居等),革 的胜利,推动了全国 建设 命年代的仁人志士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寓所,陵园墓祠, 工人运动的发展,成 为中国党成立后 纪念馆以及主题公园等。 中国工人第一次罢工 运动高潮的起点。 (3)红色文化景观的特征。红色文化景观与一般的纪 OlSCgSSlON I交流平台 “三大”主要历 史功绩是确定了中国 1923正 党与合作、 会址旧址 原来遗址 不存在而 6月1日 建立统一战线的 类 方针,以推动国 重新建设 动的发展。 孙中山在国际和 中国党的帮助下, 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 国第一次代表 1924 ̄Tp 大会,改组了, 会址旧址 在原来的 基址上进  “三大” 越秀区 会址  “一大” 越秀区 由中国党领导的 广州,领导人包 括张太雷、叶挺、恽 代英、叶剑英、周文 雍、聂荣臻等同志。 在经过三天三夜的激 烈战斗后,不幸 失败,张太雷同志也 广州起 在赴演讲途中遭到敌 在原来的 义烈士 越秀区 1927年12月 人的袭击而壮烈牺牲。 陵园类 遗址上重 陵园 11日 是役敌人在广州 新建设 了军民5700余人, 部分烈士遗骸丛葬在 红花岗。广州是 旧址 1月1日 重新部署国民的 伟大事业。李大钊、 类 行修复 林伯渠、、瞿 秋白等跨党的党 人参加了会议。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 共合作的产物,是孙 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 黄 产党帮助下创办的。 埔军校 1924年初,党员 直属 1924年6月 张崧年等参与了黄埔 会址旧址 在原来的 部—— 党支 黄埔区 16日 军校的筹办,6月l6目,黄埔军校开学 遗址上进 。各地 类 行修复 黄埔军 党组织选派了一批党 校 员骨干进入黄埔军校。 1924年8月,黄埔 直属支部成立.由中 共广州地委直接领导。 在中国党领导 下,第二次全国劳动 中华全 国总工 越秀区 1925年5月1 大会在广州召开,建 在原来的 会旧址 日 立了中国工人阶级全 会址旧址 国统一的工会领导机 类 基址上进 行修复 关——中华全国总工 会(简称“全总”)。 沙基惨案1925年6月 沙基惨 23日发生在广州市的 案发生 荔湾区 1925年6月 六二三路。当时,该 在原来的 地及纪 23日 路叫沙基,惨案发生 纪念碑类 遗址上重 念碑 后改名为“六月二三 新建设 路”,1926年改名 “六二三路”至今。 1925年,为帝国 主义制造的上海“五 卅”惨案,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爆发 省港罢 工委员 越秀区 1925 了震撼中外的省港大 罢工。罢工坚持长达 会址旧址 在原来的 年一1926年 16个月之久,封锁了 类 基址上进 会旧址 ,沉重地打击了 行修复 英帝国主义,这在中 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 前的,在世界工人运 动史上也是罕见的。 广州农 动 1926 ̄W-5月 同志在这里主 会址旧址 在原来的 讲习所 越秀区 至9月 办第六届农动讲 类 基址上进 旧址 习所 行修复 1927年12月11日广州 各路军和工人赤 卫队占领了珠江北岸 广州起 大部分地区。省会公 义纪念 馆—— 1927 ̄12月 着锤头镰刀的红旗,安局屋顶上竖起了绣  会址旧址 在原来的 广州苏 越秀区 1日 大门口悬挂着“广州 类 基址上进 维埃政 苏维埃”的横额。 行修复 府旧址 它是东方民族运 动中建立的第一个城 市红色政权,被誉为 “东方的巴黎公社 。 圜 O2c0c1U4P OAT107N 继南昌、秋收起 义后,中国党领 导工农武装建立 政权的伟大尝试,在 中国史上写下了 光辉的一页。 抗日战争老区根 抗日革 命根据 1935年至 据地长;天河区长兴街。1935 根据 在原来的 韭村旧址位于 地—— 天河区 1949 ̄ 年至1929年间这里发 地类 基址上进 长澎村 生了许多爱国抗日革 行修复 命事迹。 陵园有我国各个 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 墓318座,其中有著名 的“广州沙基惨案” 原来遗址 广州市 银河烈 天河区 1956 ̄ 州左翼文化同盟会的 陵园类 不存在而 殉难烈士墓、领导广 士陵园 “文总六烈士”墓、马 重新进行 口英雄烈士墓和纪念 建设 碑、救火英雄向秀丽 烈士墓、抗“非典” 英雄烈士墓等。 2.广州红色文化景观的特点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与众不同的发展历史,广州 的红色文化景观,除了具有教育性、纪念性、文化性等 特点外,还具有稀缺性、不易识别性、包容性、开放性 等特点。 (1)教育性。广州红色文化资源是在特定的历史 环境下形成的,代表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光荣的 传统,不同于其他文化的资源。由于其具有的浓厚的 历史内涵及其所承载的精神,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 别是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的珍贵教材,同时也担任着 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2)纪念性。广州的史是广州市人民的集体记 忆,因此红色文化景观的开发不仅为了纪念中国党、 纪念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者,更是 为了留住这些人们心中的记忆,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 来生活。 (3)文化性。在繁多的文化当中,红色文化有其独特 的存在价值。红色文化景观作为红色文化的承载,自然具 有“文化性”。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因而广州市的红色 文化景观不仅具有红色文化的先进性,也具有岭南文化务 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 (4)稀缺性。广州的活动比较丰富,但大多是国 民党的活动。自1938年广州被日军占领,广州不再是抗战 活动的主战场,只有部分游击队与日军周旋。因此,与中 国党相关的名人、事件、活动遗迹等相较其他地区较 为稀少,而相对应的红色文化景观更为稀缺。 交流平台l D ISCUSSION (5)不易识别性。广州的景观多与有关, 物馆、展览馆之类的红色景观,多以展示为主,因为场 国共合作的也是从广州开始,因此一些活动中既有中国 地有限所以即使有参与互动的,也仅限于馆内小范围的, 党的参与,又有的身影,这就造成了红色文 小型的游戏互动。 化景观的不易识别性。如果不是十分了解广州再近代史, 对于、党的活动区分不大的话,很难认识到 四、广州红色文化景观保护和开发的建议 某些景观为红色文化景观。 1.加强资源整合,“红~‘绿”结合 (6)包容性。广州市的红色文化景观也体现岭南文化 加强资源整合,景点串联开发,形成景观片区, 包容并蓄的特点。在景观类型和风格上,既有广州传统园 三大会址片区就是很好的例子。“红色”主题具有鲜明的政 林风格也吸收容纳了西方的建筑风格。 治色彩和爱国教育意义,是中国党的象征。“绿”在这 (7)参与性。广州作为中国发展比较快的城市,先进 里有多重含义,一指景观本身。红色文化景观提倡的是景 的技术被用到景观营造当中,红色景观不仅能观赏,游览 观,是“绿色”主题。二指绿道,广东省的绿道建设近几 者还能参与其中。如广州纪念馆中,通过数字化的媒 年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用绿道将各红色景点(区)连接 介,游览者可以亲自动手去点击自己想要了解的部分。 起来,形成“红色绿道”。这样既可以改善红色景观分散的 (8)地域性。作为广州市的红色文化景观,在其设计 特点,加强资源整合,又可以形成红色景观一条线,方便 营建时除了突出红色文化的特征外还融入了广州特有的地 游客参观游览。 域文化。如广州烈士陵园中纪念碑四周的密林和广州 2.完善交通,开辟多条红色旅游线路 市树红木棉也起到点景的作用。同志主办农动 广州市2市1O区均有红色文化景观,除了越秀区相对 讲习所,前身为番禺学宫是典型的学宫式建筑格局,具有 集中以外,其他市区的景观均相对分散,不容易形成较 岭南文化特色。 为系统的参观路线。比较知名的红色文化景观主要集中 (9)生态性。除了突出红色这一主题,广州市的红色 在越秀区,可以考虑针对其集中性,分区开辟参观线路 文化景观在建设上开始提倡生态这一主题。红色的纪念性 如红色一条线:广州烈士陵园一农动讲习所一 和城市的生态性相结合,使得红色文化景观不在单调乏味, 广州纪念馆一海珠广场线路;一大会址一中 而是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城市功能 广州市的几条城市绿道 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一三大旧址纪念馆线路;北伐纪 把一些红色文化景观与其他城市绿地有机地串联起来,构 念碑一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一孙总理纪念碑一黄埔军校 成了广州市的绿色基础设施。 纪念馆线路等。 3.突出广州国共合作的特色 三、广州市红色文化景观的不足 广州曾是“国民的中心”,也是国共两党合作的 1.知名度不高,资源优势不明显 发源地。因此,广州市有着大量国共合作的印记,挖掘并 广州并不是全国闻名的圣地,也不是具有意义重 充分发挥国共合作的资源优势,突出“国共合作”的主题, 大的战略要地,知名度远不如井冈山、西柏坡等著名的红 增加吸引力。 色景区。在国家公布的十二个“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里, 4.全面保护与重点开发相结合 并没有广东省的名额,而在全国3O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广州市的红色资源相对于其他地区本来就少,更要加 中,也没有提到广州市。在国家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 强对自身的保护和开发。要在加强全面保护的同时开发影 景区名录中,属于广州市的有农动讲习所、广州市烈 响力重大的红色景观。对暂没有开发倾向的红色景观(物) 士陵园、广州纪念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要先保护起来,确保红色资源不会流失。如除了大力宣传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和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但是从严 广州烈士陵园、黄埔军校、三大会址外,对于像 格意义上来说只有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属于红色文化景 王福三烈士墓、各村级党支部旧址、村级工委旧址等可以 观。可见,广州市的红色文化景观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并没 采取以保护为主的措施留待以后开发。 有特别突出。 5.丰富景观内容,开发多种体验形式 2.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方法b匕较陈旧,生动 对现存的红色文化景观资源进行筛选,优先选择出具 性、体验性和参与性不足,市场吸引力有待强化 有资源优势和潜在客源市场的景观产品,顺应时代的发展 广州红色文化景观多以展示为主,对于市场的吸引 趋势,精心设计和开发出符合当代民情的红色旅游产品。可 力不足。虽然一些景观场所已经尝试用和游客互动的方 以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建设不同主题的产品。例如红色景 法增加参与性和趣味性,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如烈士陵 观和农田景观相结合,开辟红色农家乐模式;红色景观和 园这种面积较大、功能性比较齐全的景观,主要是靠烈 都市生活结合,发展现代红色文化模式;红色景观和广州 士陵园本身具有的纪念性或者纪念碑等大型的纪念物来 传统民俗相结合,突出地域优势;红色景观和生态体验相 吸引游客,而园林区的游船、儿童游乐场等项目主要吸 结合,突出“红绿”主题等。还可以推广使用高科技手段, 引的是本市市民;而一些展览馆、博物馆等有的虽然有 变单一的平面展示为平面、立体、动态、表演等各种形式 一些小游戏区、互动区,但是只是针对参观的游客设置, 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红色文化的内容。 对外形不成具有号召力的参与性活动。而一些小型的博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