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一节 个性的形成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三节 需要的发展 共1课时 知识目标:掌握个性、自我意识、需要的概念 能力目标:根据幼儿自我意识、需要的特点分析幼儿各种心理问题和 教学目的 心理现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幼儿个性知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重点难点 个性、自我意识、需要的概念 根据幼儿自我意识、需要的特点分析幼儿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 个性的心理学概念很容易和生活概念混淆,在讲解时,教师并没有解释特别清楚,注意结合案例讲解效果会更好。 教学 自我意识是本节课难点,而且比较抽象,结合了幼儿的“吃手指” 的图片和《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掌握了概念和幼儿后意识特点。 记 第 1 课时
教学任务 第一节 个性的形成 重 点 难 点 课 型 教 具 个性的概念 个性的概念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授课日期 2017年5月19日 第一节 个性的形成 个性: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个性系统(自我意识) 个性动力系统 个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 气质 性格
教学过程: 【复习】 1.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 ( )、( )、( )和( )。 2.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具有( )。 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导入】京剧脸谱:红脸张飞、白脸曹操、蓝脸窦尔敦、黑脸包公——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个性 【新授】 第二节 个性的形成 一、什么是个性 1.定义: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个性的结构: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包含下列五种成分: (1)个性倾向性。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3)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 (4)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感等。 (5)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 3.个性的基本特征 分析《西游记》中主人公的个性特点 由京剧脸谱导入个性 结构图分析个性结构
分析一:四个主人公各具特点,每人的性格、气质、行事 风格完全不同, 分析二:孙悟空冲动、正直、毛毛躁躁,不管在什么时间分析《西游记》中人物什么地点,任何事情都如此。 个性,总结分析三:孙悟空不是偶尔表现出自己的毛躁,而是一直都个性特点 如此。 分析四:个性与他的身份、责任有很大关系 (1)个性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但 不排除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比如同一民族、同一性别、同一 年龄的人) (2)个性的整体性。各个成分相互影响、依存,从一个人 行为的一个方面往往可以看到他的个性,这就是个性整体性的 具体表现。 (3)个性的稳定性。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 个性。 (4)个性的社会性。人的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 系决定的。宏观环境是指一个人的民族、国家、所处的时代及 其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风气,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学校及 生活、工作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影响其个性发展的主要是家 庭和幼儿园。 二、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1.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儿童心理的 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了一个完理论分析 整的主观世界 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发展;自我意识发展; 性格发展;需要兴趣发展 完整发展
2.心理活动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 渐趋稳定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举例分析 举例:有的幼儿擅长运动,有的幼儿擅长歌唱 3.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 三、幼儿个性发展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根据案例分析,幼儿个性发展对人生发展具有小组讨论 什么意义? 自由发表建议 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女生,平时经常偷同学们的好看的笔, 是她没有笔用吗?不!她的笔比谁的都多,一捆一捆的放在家 里。就是因为喜欢,她才去偷。在很小的时候,她想要什么, 父母就给什么,在她的心目中,只要她想要,什么都应该是她 的。 总结:良好的个性,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第 2/3课时 教学任务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重 点 自我意识的定义、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难 点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 具 授课日期 2017年5月22日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定义:自己对自己的意识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发生:“我” 自我评价发展特点 幼儿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体验发展特点 自我控制发展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 1.个性的定义? 2.个性的结构? 3.个性的特征? 4.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 【导入】 由故事导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层创办了一所学校,门口树立一个大牌入 子——你了解你自己吗? 同学们,你了解你自己吗?你能正确评价自己吗? 【新授】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结合图片概念: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分析自我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意识定义 认识者。
教师讲解分离感——自我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 特征 稳定的同一感——自我意识发展的最终目的(青年期) 二、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 (一)不同年龄段自我意识的发展 1.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最初发生是在婴儿期 2.一岁前的儿童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 体的区别。他们经常摆弄自己的手指,并把它们放进嘴里吮 吸,但并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体一部分,而把它们当作玩具。 3.一岁左右的婴儿,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 区别,意识到自己的手指与脚趾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 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 自我意识的产生是以儿童动作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动作,1 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开 始知道自己和物体的关系,认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 产生自信心。 (二)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 二岁以后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物主代词“我的”和重点分析人称代词“我”,由此实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即从自我意识的发生 把自己看作是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这标志着他们 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实验】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婴儿熟睡时,往婴儿的鼻子上抹 实验分析 上胭脂,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 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自己那抹了胭脂的鼻子;但大部分婴儿要 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婴 特征:
儿的自我意识,大约在1岁8个月左右时形成。 三、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观看视频 《自我意识的敏感期》,讨论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案例: 晚饭后,爸爸兴致勃勃地教小天下围棋,小天老是听不懂爸爸的讲解,爸爸急了,训斥他:“你怎么这么笨呀!”小天抬起头来,一脸困惑:“爸爸,昨天你还夸我聪明,今天又骂我笨,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啊?” 丁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老师夸他最能干,手工做得又快又好。一天吃过晚饭后,妈妈说:“手工做得好,收拾碗筷可不一定能做好。”丁丁一听急了,非要收拾,笨手笨脚地弄了半天后,妈妈问他:“你觉得你做得好吗?”丁丁摇了摇头。妈妈又说:“所以,你还有很多不懂不会的,需要学习。”丁丁认真地点了点头 总结: (1)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2)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启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要一致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镜子——教会孩子学着正视自己 (二)自我体验的发展 受暗示性:成人的暗示对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启示】积极暗示,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并逐渐学会体谅 根据视频分析特点 举例分析 提高学生职业素颜
他人的心情。 (三)自我控制的发展 表现 :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 3岁,闹,自己来 【小结】 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幼儿自己对自己的态度,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作业】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导入】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每天吃饭、穿衣、睡觉、劳动、娱乐,年复一年、日益一日地进行各种活动,究竟是什么原因? 需要 【新授】 一、什么是需要 (一)定义 饿了吃饭 机体产生不平衡 需要 需要是个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即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或自身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对其存在与发展条件的欲求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 (二)需要的种类结构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友谊 语言导入 运用生活实例分析定义
的需要、成就的需要) (三)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例如:一个未来的幼儿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希望做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她就会产生好好学习幼儿心理学的需要。因为做一个幼儿教师,如果不懂得幼儿特点,就无法和孩子沟通,也无法了解孩子,无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她就会认真学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们的特点,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 二、幼儿需要的发展特点 (一)开始形成多层次、度的整体结构。 幼儿的需要中,既有生理与安全需要,也有了交往、游戏、尊重、学习等社会性需要形式,并且各种水平也在提高。 幼儿需要结构模式 层次 生理与物质生活 1 吃喝睡等 安全与保障 人身安全 2 智力玩具 躲避羞辱 友情 文娱活动 交往与友爱 母爱 游戏活动 游戏 求知活动 听讲故事 学习文化知识 尊重与自尊 信任、自尊 求成 助人 利他行为 劳动 (二)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1.3-6岁,不同年龄儿童需要的排序都在发生变化 2.从5岁开始,儿童的社会行需要迅速发展 3.6岁时,儿童希望得到尊重的需要强烈,同时对友情的需要开始发生。 【练习】 观看视频《小人国》,分析视频中的幼儿表现出哪些需要? 【小结】 举例说明 结合图标讲解 分析视频,训练学生知识迁移
家长和教师重视和尊重幼儿的需要 【作业】 1.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 2.需要的定义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