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报刊是一份全国发行的周报,其发行商在某期发行量为50万份时的固定成本总额为100 000元,变动成本总额为80 000元。
要求:在表1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数字。
表1 成本单位:元 发行量(万份) 55 65 固定成本总额 单位固定成本 (元/万份) 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变动成本 (元/万份)
2.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2013年7-12月份的产量及成本资料见表2。
表2 甲产品的产量和成本资料 月份 产量(件) 总成本(元) 7 40 9100 8 42 8800 9 45 9600 10 43 9300 11 46 9800 12 50 10500
要求: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3.天腾服装公司的利润计划分析案例 基本情况:
天腾服装公司的生产能力为年12.5万件服装。2013年度该公司固定成本总额为300万元,计划利润为100万元。2013年度计划销售某西服10万件,实际产销12万件,成本与销售价格均无变动,实现利润120万元。
问题:请对该公司2013年度的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分析过程:
天腾服装公司2013年度利润计划完成情况评价: (1)按财务会计观点进行评价
每件西服的计划利润为______元( )。实际产销12万件(超产______________件),实现利润120万元(10×120 000),增加利润20万元,即超额____%完成利润计划,实现利润与产销量(产值)______增长。
(2)按管理会计观点进行评价
本年度西服实际产销量为12万件,比计划产销量增长____%。由于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因此: 计划每件西服的固定成本= 实际每件西服的固定成本=
1
即每件西服实际降低产品成本(固定成本)____元/件,天腾服装公司2013年度可增加利润_____万元。其中:
由于每件西服固定成本降低而增加的利润= 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利润=
分析表明,该企业实际实现利润应比计划增加_____万元,即达到______万元,才能同企业的产销量相适应。实际上,该企业只实现了120万元的利润,相差_____万元。
结论:该企业本年度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是(理想的/不理想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二(变动成本法)
1.假定天宁公司2013年全年只产销A产品,其产销量及有关成本资料见表1。
表1 天宁公司产销量及有关成本资料 金额单位:元 基本资料 本年生产量(件) 期初存货量(件) 本年销售量(件) 期末存货量(件) 单价 5000 0 4000 1000 25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40000 5000 5000 成本资料 20000 15000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销售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 变动管理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20000 20000 2000 3000 2000 3000
要求:根据资料计算两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下的产品成本(填表2)。
表2 天宁公司产品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变动生产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产品成本 表2结果看出,天宁公司如采用变动成本法,其单位产品成本为( )元;若采用完全成本法,其单位产品成本为( )元。
2
变动成本法 总成本 单位成本 总成本 完全成本法 单位成本 2.根据表1天宁公司资料,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填表3、表4)。 表3 天宁公司职能式利润表
2013年度 单位:元 摘要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生产成本(按产量计算) 可供销售的生产成本 减:期末存货成本 销售成本总额 销售毛利 减: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期间费用总额 税前利润 金额
表4 天宁公司贡献式利润表
2013年度 单位:元 摘要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按销量计算) 变动销售费用 变动管理费用 变动成本总额 贡献毛益 减: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固定成本总额 税前利润 金额
3.案例 甲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业绩考核案例 基本情况
甲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宣布业绩考核报告后,二车间主任杨晓林情绪低落。原来,二车间主任杨晓林任职以来积极开展降低成本活动,严格监控成本支出,考核却没有完成责任任务,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财务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召集了有关成本核算人员,查找原因,以便采取进一步行动。
甲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自2000年成立并从事工艺品加工销售以来,一向“重质量、守信用”,在同行中经营效益及管理较好。近期,公司决定实行全员责任制,寻求更佳的效益。企业根据3年来实际成本资料,制定了较详尽的成本控制方法。
3
材料消耗实行定额管理:产品耗用优质木材,单件定额6元;工人工资实行计件工资,计件单价3元;在制作过程中需用专用刻刀,每件工艺品限领1把,单价1.30元;劳保手套每生产10件工艺品领用1副,单价1元。
当月固定资产折旧费8200元,推销和办公费800元,保险费500元,租赁仓库费500元,当期计划产量5000件。
二车间根据当月订单组织生产2500件,二车间主任杨晓林充分调动生产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加工工艺,严把质量关,杜绝了废品,最终使材料消耗由定额的每件6元,降低到每件4.5元;领用专用工具刻刀2400把,合计3120元。但是在业绩考核中,二车间却没有完成任务,这是令人困惑的结果。 问题
试用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分析出现这一考核结果的原因。 分析过程 1.定性分析
产品成本计算有两种方法,即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在质的方面的归属问题,广泛被外界所接受。变动成本法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它是实行成本责任管理的基础。采用变动成本法有助于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指标分解落实给各个责任单位,分清各部门责任。就该案例,二车间主任杨晓林的责任成本应是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部分,该公司在改变成本管理模式——实行成本责任管理来确认和考核杨晓林的责任成本时,应采用变动成本法。 2.定量分析
(1)采用完全成本法,定额成本和实际成本分别是: 1)定额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其中: 工具: 劳保用品: 折旧费用:
推销和办公费用: 保险费用: 租赁费用: 定额总成本: 定额单位成本:
按实际产量2500件计算定额成本: 2)实际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其中: 工具: 劳保用品: 折旧费用:
推销和办公费用: 保险费用:
4
租赁费用: 实际总成本:
从以上结果看,实际总成本( )元大于定额成本( )元,得出结论:没有完成责任成本。
(2)采用变动成本法,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如下:
首先将制造费用划分成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部分,只有变动生产成本才是二车间主任杨晓林能够控制的,是责任成本。
1)定额成本: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其中: 工具: 劳保用品: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合计:
按实际产量2500件计算变动生产成本: 2)实际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其中: 工具: 劳保用品: 实际总成本:
从以上结果看,实际总成本( )元比杨晓林的责任成本( )元小,说明成本比责任成本降低了( )元,所以杨晓林完成了责任成本,而且比责任成本降低了。前面的结果扭曲了事实。
问题探讨
确定生产部门的责任成本是将该部门的制造费用划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两部分,只有变动生产成本才是该责任部门所能控制的,固定成本则不被其控制。
课堂练习三(短期经营决策)
一、生产经营决策 1.新产品开发的决策
例1 某企业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是40 000个机器工时,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为80%。现在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来开发新产品A、B或C。新产品A、B、C的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的工时、价格、成本资料 (金额单位:元) 项 目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小时) 单位售价 单位变动成本
A产品 2 30 20 5
B产品 5 40 26 C产品 5 50 30 在A、B、C产品市场销售不受的情况下,采用单位资源贡献毛益法(每小时每件产品创造的贡献毛益)分析企业应该开发哪一种新产品最为有利?
例2 根据上例资料,假定开发A、B、C产品需要装备不同的专用模具,相应分别追加专属成本16 000元、2 400元和5 000元,采用贡献毛益总额法分析企业应该开发哪一种新产品最为有利? 解:
剩余贡献毛益总额: A: B: C:
二、亏损产品应否停产的决策
例3 某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甲、乙、丙产品的营业利润 (单位:元) 项 目 销售收入 生产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 毛利 销售及管理费用 变动部分 固定部分 营业利润 甲产品 120 000 96 000 72 000 24 000 24 000 14 000 8 000 6 000 10 000 乙产品 100 000 78 000 60 000 18 000 22 000 11 200 6 600 4 600 10 800 丙产品 30 000 27 000 21 000 6 000 3 000 4 500 3 000 1 500 -1 500 合计 250 000 201 000 153 000 48 000 49 000 29 700 17 600 12 100 19 300
根据上述资料,采用贡献毛益分析法对亏损的丙产品是否要停产进行决策分析。
(亏损产品分:实亏产品——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0的产品;
虚亏产品——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0的产品。虚亏产品对企业还是有贡献的,它之所以亏损,是因为其贡献毛益总额不足以弥补该产品应负担的固定成本。在企业生产能力无法转移的情况下,这样的亏损产品不应该停产。) 解:
丙产品的贡献毛益=
例4假定上例中该企业准备停产丙产品,停产后空出来的生产能力有两种选择方案:一是将机器设备出租,租金收入为8 000元,但要发生机器维修费500元;二是用来转产丁产品,丁产品预计年销售量为500件,正好达到产销平衡。丁产品的销售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元,转产丁产品尚需追加机器设备投资10 000元。试问是否应该停产丙产品?若停产丙产品,是出租设备还是转产丁产品? 解:
丙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 租金净收益=
丁产品的剩余贡献毛益=
6
三、特殊订货应否接受的决策
例5 某企业每年现有甲产品的最大生产能力为7 500件,正常市场售价为300元/件,每年正常市场产销量为6 000件甲产品,甲单位产品的成本资料为:直接材料120元,直接人工75元,变动制造费用15元,固定制造费用30元,单位生产成本240元。现有客户报价225元/件,订货1 500件,采用贡献毛益法分析能否接受? 解:
企业甲产品的剩余生产能力为( )件,若接受该批特殊订货, 其创造的贡献毛益=
例6 上例,若接受这批订货,需要花费4 000元配置一台专用设备,问是否接受这批订货? 解:
特殊订货所创造的剩余贡献毛益=
例7 根据例5,若客户报价225元,要订货1700件,企业在不想添置固定设备的情况下,若接受订货,将减少正常销售量299件。问应否接受? 解:
特殊订货所创造的贡献毛益= 正常销售量所损失的贡献毛益= 因前者( )后者,所以( )。
例8 根据例5、6资料,若企业原剩余生产能力还可以用来生产乙产品,该产品销售收入为400 000元,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为370 000元。利用差别损益分析法分析还应否接受这批特殊订货? 解:
差别损益分析法 (单位:元)
项 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差别损益 不接受订货而生产乙产品 接受订货 差额 或:
特殊订货产品最终创造的贡献毛益=剩余贡献毛益-机会成本(因选择“接受订货”而丧失了“生产乙产品”的收益)
四、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例9 企业每年需要甲零部件20 000个,外购价格每件15元。该企业现有的生产车间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加工该零部件,加工成本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 6元 直接人工 4元 变动制造费用 3元 固定制造费用 3元 单位成本 16元
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对甲零部件自制或外购进行决策。
7
解:
外购的相关成本=
自制的相关成本(此时仅有变动生产成本)=
例10 上例,若企业自制甲零部件,尚需花费10 000元配置一台专用设备,问是否自制? 解:
外购的相关成本=
自制的相关成本(变动生产成本+专属成本)=
例11 根据例10,若企业生产车间的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即用来加工乙产品,该产品的单价为15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固定生产成本为8 000元,销量预计为15 000件,问是否自制甲零部件? 解:
此时自制的相关成本(变动生产成本+专属成本+机会成本)=
(因选择“自制甲零部件”而放弃的“生产乙产品”的收益——贡献毛益)
若企业需要的零部件数量不确定时,还可以采用本量利分析法。
例12 某公司每年需用甲零部件,以前一直外购,购买价格每件8.4元。现在该公司有无法移做他用的多余生产能力可以用来生产甲零部件,但每年将增加专属固定成本1 200元,自制时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做出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解:设x为甲零部件年需求量,则: 自制相关总成本: 外购相关总成本:
当甲零部件的需求量大于( )件时,应选择( )方案,因其相关总成本最低。
例13 某公司需要一种A零件,若自制,单位变动成本为1元,并需要购置一台年折旧额为2 200元的专用设备;若外购,供应商规定,凡是一次购买量在3 000件以下时,单位售价为2元,超过3 000件,单位售价1.55元。做出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解:作图
8
五、选择不同工艺加工的决策
例14 某企业生产某种型号的齿轮,可以选用普通机床加工或数控机床加工。这两种机床加工时所需要的不同成本资料如下:
某企业加工所用机床的有关资料 (单位:元) 机床类型 普通机床 数控机床 每个齿轮加工费(变动成本) 1.80 1.00 每次调整准备费(固定成本) 20 100 为了使该齿轮的生产成本最低,应选用哪一种机床对其进行加工? 解:作图
六、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例15 企业生产甲产品,在完成一定工序后,甲半成品可以对外销售,产销量为6 000件,单价为16元,单位生产成本:直接材料5元,直接人工3元,变动制造费用2元,固定制造费用1元。若将甲半成品继续加工为产成品出售,单价为30元,追加成本为:直接人工4元,变动制造费用3元,专属固定成本总额1 200元。假设企业已经具备将全部甲半成品进一步加工为甲产品的能力,甲半成品与甲产成品的投入产出比为1:1,要求采用差别损益法做出是否将甲半成品进一步加工为甲产成品的决策。 解:
差别损益分析 (单位:元)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变动成本 专属固定成本 差别损益 进一步加工 半成品出售 差额 七、产品定价决策 方法1.成本加成定价法 (1)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2)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
例1 某公司甲产品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要求分别按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企业规定在完全成本基础上,加成50%作为目标销售价格)和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企业规定在变动成本基础上,加成100%作为目标销售价格)定价。
甲产品的成本资料 (单位:元) 项 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9
单位成本 50 44 36 70 20 10 合计(1 000件) 50 000 44 000 36 000 70 000 20 000 10 000 解: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下的目标销售价格= 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下的目标销售价格= 方法2 边际成本定价法
例3 某企业销售的甲产品单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5元,固定成本1 000元,现在每月销售200件。通过产品试销和市场预测分析,取得的有关资料如下。试确定甲产品的最佳售价。
甲产品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销售资料 (单位:元) 销售单价 销售量(件) 解:
确定甲产品的最优价格 (单位:元) 单价 预计销售量 销售收入 边际收入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边际成本 —— —— 增加贡献毛益 利润 —— 20 200 19 250 18 300 17 350 16 400 15 450 14 500 13 550
解释:边际收入(指增加销售数量所增加的收入);边际成本(指增加销售数量所增加的成本);增加的贡献毛益(指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的差额),若差额为正数,表示降价后增加销售量所增加的利润额,表明降价有利;若差额为负数,表示降价后减少的利润额,表明降价不利。
结果表明:单价从20元一直降到15元,增加的贡献毛益都是正数,说明降价是有利的。
单价从15元降到14元,增加的贡献毛益是零,利润没有增加,说明降价没有任何意义。 单价从14元降到13元,增加的贡献毛益是负数,说明降价后减少了利润,降价不利。
根据分析可知,单价下降的极限点就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处,最优价格应该是增加的贡献毛益最接近于零的一点。本例中,甲产品的最优价格应在14-15元,此时的利润达到最大值。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