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汽车零部件电镀锌质量要求

汽车零部件电镀锌质量要求

来源:华佗养生网


Q/BS 重庆比速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S-JS-NS-001-2017(A0) 汽车金属零部件电镀锌质量要求

2017-08-01发布 2017-08-01实施 重庆比速汽车有限公司 发布

Q/BS-JS-NS-001—2017(A0)

汽车金属零部件电镀锌质量要求

编 制: 晏 江 校 对: 吴 颉 审 查: 樊 波 标准审查: 董孟杰 会 签: 汤皓铭 批 准: 周 洪

重庆比速汽车有限公司进货质量部 提出

Q/BS-JS-NS-001—2017(A0)

目 次

前言···········································································Ⅱ 1 范围·········································································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4 3 零部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4 4 零部件电镀后的质量要求·······················································4 5电镀锌的表示方法及示例····························· ······· ····5 6盐雾试验及转化膜性能 ····························· ······· ····6 7电镀锌后的热处理 ····························· ······· ····6 8零部件电镀锌后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 ······· ····6 附录A ······················· ················· ····9

Q/BS-JS-NS-001—2017(A0)

前 言

本标准是为了满足汽车金属零部件电镀锌的质量要求,而编制汽车零部件电镀锌的相应质量要求,以加强对汽车零部件电镀锌质量的检验及评定。本标准在编写格式、结构上,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金属零部件电镀锌前后的质量要求及电镀后的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比速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金属零部件防护电镀锌件。 本标准由重庆比速汽车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比速汽车有限公司工程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比速汽车有限公司进货质量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晏江 本标准批准人:周洪

本标准于2017年08月01日首次发布

Q/BS-JS-NS-001—2017(A0)

汽车金属零部件电镀锌质量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金属零部件电镀锌前后的质量要求及电镀后的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比速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金属零部件防护电镀锌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799-2011 金属覆盖层 钢铁件上的锌电镀层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NSS盐雾试验

GB/T 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 经 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样的评级 GB/T 9792-2003 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 单位面积上膜层质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3911-19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GB/T 4599-1997 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阳极溶解库仑法 GB/T 5267.1-2002 紧固件 电镀层 GB/T 197-2003 普通螺纹 公差

GB/T 9800-1988 电镀锌和电镀隔层的铬酸盐转化膜 3 零部件电镀前的质量要求

3.1 镀覆前零部件应清除油封,清除油封后零部件表面应无油污、油漆、金属屑及机械加工划线的涂色等多余物。

3.2 待镀零部件应无机械变形和机械损伤,无氧化皮、斑点、凹坑、凸瘤、毛刺、划伤等缺陷。

3.3 凡设计规定有配合要求的零部件,镀覆前必须留有镀覆层厚度的工艺尺寸,并应100%按工艺文件规定进行尺寸检验验收。

3.4 凡需要镀覆的螺纹件,应按GB197及GB5267.1附录E及所选镀覆层厚度留有足够的余量。

3.5 焊接件应无多余的焊料和熔渣,焊缝应经喷砂或其他方法清理,焊缝应无气孔和未焊接牢固等缺陷。 3.6 接收时应在光线充足或人工照明良好的条件下目视检查其待镀零部件外观,必要时可用3~5倍放大镜检查。

3.7 待镀的钢铁零部件应消除残余应力。

3.8经热处理后的零部件应进行表面清理,不允许有未除尽的氧化皮和残留物(如盐、碱、型砂及因热处理前零部件表面未除尽的油污所致的烧结物等)。

3.9 锻件、铸件、焊接件、冲压件或原材料带有相应技术标准所允许的缺陷时,可接受镀覆。但因这些缺陷所造成的镀覆层缺陷,不作为镀覆工艺质量缺陷。

3.10 待镀的零部件必须装箱或采用专门的工位器具。表面粗糙度值Ra≤0.8um的和精密零部件,应装入专用包装箱内,分别包装,以免在转运过程中损伤零部件及零部件发生锈蚀。

3.11 镀后需进行破坏性试验的产品,当批量较小或其形状不适合,或价格太贵,应须带有与零部件相同的材料(同炉批),相同的表面粗糙度,相同的热处理状态,几何尺寸相近的工艺样件或试片。数量按试验的项目和抽样数量要求确定。试样也可以采用同批中机械加工尺寸超差的报废零部件代替。 3.12 其他镀覆要求,应先与工艺部门商定,并制定双方统一的技术验收规范。 4 零部件电镀后的质量要求 4.1 电镀后的关键工序 4.1.1 去氢

电镀加工过程易在镀层和基体金属的晶格中渗氢,产生氢脆,危害极大。为消除氢脆,一般采用镀后加热(200~250℃,时间 2h)处理,使氢气逸出。该工序对弹性材料、0.5mm以下的薄壁件及机械强度要求较高的钢铁零部件是必不可少。

4

Q/BS-JS-NS-001—2017(A0)

4.1.2 钝化处理

为提高锌镀层的耐蚀性能,镀锌后必须进行钝化处理,使锌层表面生成一层稳定性高、组织致密的钝化膜即铬酸盐转化膜。

目前国内采用的钝化处理工艺:彩色钝化、白色(蓝白)钝化、黑色钝化、五酸草绿色钝化等。 4.2 外观质量要求

4.2.1 按照外观检查的结果,可将零部件分为三类:合格,有缺陷但可以返修,报废。

4.2.2 合格品应清洁和无损伤,在主要表面上不应有明显可见的缺陷,其镀层外观要求见表 1 。

表 1 镀层外观要求

合格 正常外观 镀层结晶均匀,细致,钝化膜完整、呈光泽色彩 允许缺陷 不允许缺陷 不合格 1、 轻微的水迹、轻微的夹具印痕 1、 明显碰划伤,基体大量孔隙、2、 去氢后钝化膜稍变暗 过腐蚀 3、 在复杂、大型或过长零部件的锐、棱及2、 镀层粗糙、灰暗、起泡、起皮端部有轻微的粗糙但不影响装车 脱落和明显针孔、麻点、黑点、4、 焊缝搭接交界处局部稍暗 条纹等 5、 由于零部件的材料、加工方法和表面状3、 钝化膜疏松易发花变色和严态不同,镀层稍有不均匀的颜色和光泽 重的钝化液迹(挂彩) 4、 局部无镀层(盲孔、通孔深处及工艺文件规定处除外) 5 电镀锌的表示方法及示例

5.1 根据GB/T 13911 的规定,电镀锌按下列顺序表示: 基体材料 / 镀覆方法 • 镀覆层名称 镀覆层厚度 镀覆层特征 • 后处理 5.1.1 基体材料在图样或有关的技术文件中有明确规定时,允许省略。 5.1.2 镀覆层特征、镀覆层厚度或后处理无具体要求时,允许省略。

示例1:Fe/Ep•Zn8b•c1B 即:钢材,电镀光亮锌8 um以上,符合漂白铬酸盐处理 1 级B型 示例2:Fe/Ep•Zn25•c2D 即:钢材,电镀锌25 um以上,符合深色铬酸盐处理 2 级D型 5.2 分级号

分级号按下列顺序购成:

a) 符号Fe,表示基体金属钢或铁,后面接着一斜线; b) 符号Ep,表示镀覆方法为电镀; c) 符合Zn,表示锌电镀层;

d) 数字,表示锌镀层的最小局部厚度,单位um;

e) 必要时,用符号表示铬酸盐转化膜的存在,级别和类型(见GB/T 9800)。 如,Fe/Zn 25 c1A

该分级号表示在钢铁基体上电镀层至少为25um,此外, c——铬酸盐转化膜;

1——铬酸盐转化膜级别,1级;

A——铬酸盐转化膜的类型,光亮型。 5.3镀锌层的分级号及适用条件见表 2 。

表 2 镀锌层的分级号及适用条件 分级号 Fe/Ep•Zn25 Fe/Ep•Zn18 Fe/Ep•Zn12 适用条件及举例 腐蚀严重的工作条件,一般不推荐使用 腐蚀严重的工作条件,汽车底盘零部件、螺纹紧固件等 腐蚀中等的工作条件,如发动机机舱内零部件、螺纹紧固件 5

Q/BS-JS-NS-001—2017(A0)

Fe/Ep•Zn10 Fe/Ep•Zn8 Fe/Ep•Zn5 Fe/Ep•Zn3 Fe/Hd•ZnXX 腐蚀中等的工作条件,螺纹紧固件 腐蚀轻微的工作条件,如乘客舱内零部件、螺纹紧固件 腐蚀轻微的工作条件,如电镀后需进行涂装的零部件、螺纹紧固件 腐蚀轻微的工作条件,螺纹紧固件 热镀锌适用于较厚的镀层要求,其厚度不小于25um。其厚度系列按GB/T 13912规定 注:1)电镀锌厚度、适用条件仅作定义零部件要求参考,最终以耐蚀性要求判定为准。 2)根据零部件实际装车要求应在技术要求(SOR)、图纸中予以明确。 6 盐雾试验及转化膜性能 6.1中性盐雾试验(NSS)

按GB/T 10125-1997进行人工加速腐蚀(NSS)试验。 6.2 转化膜性能

6.2.1 镀锌钝化的铬酸盐转化膜可按防护性分为1/2级(每级包括两种类型),其主要特性见表 3 。

表 3 镀锌钝化的铬酸盐转化膜分级 分级 类型类型 代号 A 1 B C 2 D 典型外观 单位面积上的膜层质量g/m2 ≤0.5 ≤1.0 0.5~1.5 >1.5 防护性 具有有限的防护性,如在搬运、使用中抗污染及轻微腐蚀条件下抗高温等 具有良好的防护性,如在大气、包括某些有机气氛下的防护性 光亮 光亮、清晰、有时带淡蓝色色调 漂白 清晰、微带彩虹色 彩虹 彩虹色 深色 草绿、橄榄绿、棕褐、黑色等 6.2.2 锌层上的铬酸转化膜的性能要求见表 4 。

表4 锌层上的铬酸盐转化膜的耐蚀性

转化膜种类 B(漂白) C(彩虹) D(深色) E(复合、高耐蚀性) 耐蚀性 NSS试验时间(h) 48 72 96 200 评级标准 不出现白色腐蚀物 不出现白色腐蚀物 不出现白色腐蚀物 不出现白色腐蚀物 其他性能 按GB/T 9800 按GB/T 9800 按GB/T 9800 按GB/T 9800 注:1)黑色转化膜的耐蚀性允许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得低于NSS试验48h。 7 电镀锌后的热处理

电镀锌后,对于弹簧件、高强度零部件应消除氢脆的危险性,消除氢脆的热处理条件见表5 。

表5 热处理条件 基体材料的最小抗拉强度 Rm min,MPa Rm min≤1000 1000<Rm min≤1400 1400<Rm min≤1750 1750<Rm min 相应的最大抗张强度 Rm max,MPa Rm max≤1050 1050<Rm max≤1450 1450<Rm max≤1800 1800<Rm max 无要求 190~220 190~220 190~220 温度 ℃ —— 8 18 24 时间 h 注:1)对于Rm max≤1050的材料,电镀后一般不需要进行消除氢脆的热处理,如有特殊要求,推荐采用如下的热处理条件:温度190~220;时间5h.5h.5h. 2)螺纹紧固件的镀后消除氢脆热处理条件按GB/T 5267规定 8 零部件电镀后的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

6

Q/BS-JS-NS-001—2017(A0)

8.1 外观检查

8.1.1 按公司相关文件进行随机抽检。

8.1.2 电镀层的外观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项目,产品外观不合格的,无需再进行其他项目的检查。 8.1.3 检查方法

目视观察,在自然光或无反射光的白色透明光线下目视检查。光的照度不低于300勒可斯,即相当于零部件放在40瓦日光灯下距离0.5m处的光照度。 8.1.4 外观要求

在电镀零部件的主要表面上不允许有明显的镀层缺陷,如,起泡、孔隙、粗糙、裂纹或局部无镀层。 镀层应是清洁的,无缺损的。除需方有规定外,镀层应是光亮的。 8.2 耐腐蚀性能检测

按GB/T 10125-1997(NSS)进行人工加速腐蚀试验。

镀层必须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电镀层的耐蚀性能取决于镀层厚度和使用条件(环境)。在所定时间内试验时,不得在表面产生白色腐蚀生成物或红锈。

按要求进行连续喷雾盐试验时,在试验时间内,喷雾不得中断。只有当需短暂观察试样时,才能打开盐雾箱。试验时间见表 6 规定。

表 6 连续喷雾盐试验时间

单位:h 标记 Fe/Ep•Zn5•c1A Fe/Ep•Zn8•c1A Fe/Ep•Zn12•c1A Fe/Ep•Zn5•c1B Fe/Ep•Zn8•c1B Fe/Ep•Zn12•c1B Fe/Ep•Zn5•c2C Fe/Ep•Zn8•c2C Fe/Ep•Zn12•c2C Fe/Ep•Zn25•c2C Fe/Ep•Zn5•c2D Fe/Ep•Zn8•c2D Fe/Ep•Zn12•c2D Fe/Ep•Zn12 Fe/Ep•Zn20 注:使用条件说明参见附件A . 注:1)电镀锌厚度、适用条件仅作定义零部件要求参考,最终以定义的耐蚀性要求判定为准。 2)腐蚀时间与判定标准,根据零部件实际装车要求应在技术要求(SOR)、图纸、试验大纲中予以明确。

8.3 按公司相关文件进行随机抽检其他项目 8.3.1镀层厚度检验

厚度试验中原则上用显微镜测量方法,也可根据双方的协议用磁性方法、库仑方法和重量法进行测量。 在厚度检测时,首先用酸化或软性碳酸钙以适当的方法除去铬酸盐皮膜,即钝化膜(研磨后水洗、再干燥)。

注:实施涂膜的零部件,在检测和试验前应除去涂膜。 8.3.1.1 采用GB/T 4955规定的方法测量

7

直到生成白色腐蚀物时间 24 24 24 48 48 48 72 72 72 72 96 96 96 —— —— 直到产生铁锈(红锈)时间 48 72 144 56 96 144 132 152 192 400 132 152 192 96 152 适用条件 良好 一般 良好 一般 一般 恶劣 十分恶劣 一般 一般 恶劣 良好 一般 Q/BS-JS-NS-001—2017(A0)

8.3.1.2 镀层主要表面的面积小于100mm2时,按GB/T 9799-1997中10.1.2的规定进行测量。 8.3.1.3 厚度测量部位原则上选择零部件主外观表面相对中间位置、配合表面或特殊要求的部位。 8.3.1.4 至少测量不同位置的三点,任一点的测量值都应在规定厚度范围内,取平均值为厚度值。 8.3.2 结合强度检验(二选一)

8.3.2.1采用摩擦抛光试验,在外观合格的电镀零部件批中取样进行试验,方法如下:

用一根直径为6mm,顶端加工成光滑的半圆球形的钢棒,在面积不大于6cm2的镀层表面上快速而有力的摩擦15s。所施加的压力应在每一行程中足以擦光镀层,但不能大到切割镀层,结合强度差的镀层将会起泡,随着摩擦的继续进行,鼓包不断增大。如果镀层质量差,则鼓包会破裂,并且镀层会从基体上剥离下来。

8.3.2.2 弯曲试验

将宽25mm长100mm厚1.0mm的试样弯曲180º 。检查弯曲部分,镀层不允许起皮,脱落。

注:1)检验、抽取样品试验检测时,应避免汗液、油污等污染源污染零部件。

8

Q/BS-JS-NS-001—2017(A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表 7中的使用条件说明

表 7中的使用条件说明如下(仅供参考):

A.1 十分良好指空气清洁,工作环境湿度低于60%的室内条件。

A. 2 良好指工作环境湿度低于70%的室内条件。一般指城市的室内条件或可产生冷凝作用的室内条件。 A. 3 恶劣指工业区的室外条件或高湿度的条件。

A. 4 十分恶劣指海上室外条件或含有少量腐蚀性气体的条件或高湿度的热带条件。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