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总会发光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支部生活》 2019年第2期
他们是来自农村的能工巧匠;
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他们是乡村振兴致富的带头人;
他们是常人眼里的“土专家”“田秀才”。
如今,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技术职称,激发起更强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一场由“身份”到“职业”的变革,正在闽西广豪的红土地上进行着。
2018年12月21日,在龙岩市首批农村实用人才获评专业技术职务座谈会暨颁证仪式上,22名地地道道的农民获得了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中级职称任职资格,每人不仅获得4000元的奖励,还将在项目扶持、资金贷款、培训、招聘等方面得到有关部门的扶持。这不仅在龙岩市,在全省也是首次将农民纳入评职称的范围。
点石成金,农民也能评职称
连城县庙前镇的畜牧技术带头人陈志华,名列22位首批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中级职称之列。人称“畜禽守护神”的陈志华,被誉为“养殖农户120”。自19年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以来,陈志华始终工作在畜牧兽医第一线,为广大的农民提供动物诊疗、防疫防治、饲养等方面的服务。正因为肯钻敢拼、服务热心、技术扎实,2003年至2004年,陈志华被省农业厅推荐到非洲加纳执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担任中方畜牧水产技术员,成为福建省科技援外小组唯一的农民技术员。
但是陈志华总是说:“我充其量就是一个‘民间兽医’,一个在兽医第一线的技术人员。”虽然是名“民间兽医”,但是陈志华每年为养殖户排忧解难数干次,并且还带领身边的数百名养殖户奔小康齐致富02014年,陈志华在吕坊村建起养殖场,并带动邻近的20多户计生照顾家庭和重点扶贫户,成立“天华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及庙前镇计生家庭农场示范场,帮助计生家庭和重点扶贫户脱贫致富。
在龙岩,有一大批陈志华这样的农村实用人才,他们长期奋战在农村发展一线,默默地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龙岩市人社局党组、陈亚人说,面向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为全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树立了标杆和导向。
去年,我省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龙岩在《龙岩市推进乡村振兴十条措施》中,提出要积极培育农村乡土人才,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
“职称评定肯定是好的。承认了我这个‘民间兽医’,出去外面也更好做事。”陈志华说,此次职称评定对民间专业技术人才产生了激励效用。过去常人眼里的“土专家”“田秀才”有了自己的技术职务,不仅让他们有了更强的职业自豪感,也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成长和壮大提供了保障。
大胆创新,以乡村振兴为试金石
从事“刻纸龙灯”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彩项目传承人彭慕财也获评了中级职称。 “刻纸龙灯”是用特制刻刀,垫着木盘在色纸上凿刻出的“剪纸”,称为“刻纸”。
每年的元宵节前,当地村民家家户户都会动手刻纸、用竹篾扎制龙灯,晚上全村出动,有条不紊地将各家龙灯接驳在一起,成为3条完整的龙灯,接驳的过程称为“驳灯”,寓意全村人相互团结、凝聚成龙。这一民俗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刻纸龙灯看起来光彩照人,做起来却实属不易。刻纸师傅要用刻刀在绵软的纸上雕凿出各种图案,再裱贴到龙灯上。这刻刀凿纸的顺序特别讲究,必须从里到外、由粗到细。刻点多为细密而有立体感的小圆点、小三角和小长方。彭慕财说:“我们刻纸龙灯的图案,每年都有创新,越来越好了,希望将来还要传承下去。”凭着精湛的好手艺,自己获评了首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这让彭慕财倍感惊喜。
龙岩市人社局事业科吴红芳介绍说:“参评对象均来自广大农村,他们中既有专业技术带头人、致富带头人,也有全国农业劳模、全国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省劳模,还有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龙岩市以“实用”为主,把推动乡村振兴、服务乡村事业发展的真招实绩,作为衡量农村人才的试金石和标尺。首批评上中级职称的22人,从年龄来看,最大的69岁,最年轻的35岁;从学历来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专、大学本科,跨度很大;从涉及的产业来看,有猪、羊、鸡畜牧养殖,有地瓜干、稻米、蜂蜜、酿酒等农副食品加工,还有灯彩、唢呐等艺术表演等。
为了保证评审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龙岩市创新职称评审机制,组织评审人员到参选人所在地进行考察、核实,了解他们的专业技能情况以及他们的业绩、贡献、影响力,确保真正公认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
今年,龙岩市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办法,继续开展第二批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考核认定工作,同时,还会加大力度推动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开枝散叶。
责任编辑:樊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