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阶段性总结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阶段性总结

来源:华佗养生网
---------------------------------------------------------------最新资料推荐------------------------------------------------------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阶段性总结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阶段性小结

一、 课题的确立 我定的课题是《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 我选择这个课题的本意就是实用, 实际, 每节课、 每个老师都离不开的就是提问 二、 前期工作 (一) 收集资料, 学习理论 多途径地理论知识学习, 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 研究提问。

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

(二) 找准根源, 把握方向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分析实际的语文课堂, 我研究发现我们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提问的目的不明确, 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

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 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 重难点是什么? 2. 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 太随意。

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 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

特别是在常态课上, 这类问题非常严重。

3.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教师只注重自己问, 忽视了让学生提问。

1 / 4

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 不敢放手。

4. 存在口头语式提问。

比如是不是 、 对不对 。

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任何思考过程, 顺水推舟就回答是 对 。

在实际应用中,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三. 依托课例进行实践, 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发现问题了, 我就来解决问题。

首先, 我制定了严把课堂提问的三个环节:

课前备课中设问 、 课堂实践中精问 、 课后总结中思问 。

把课堂提问研究的意识渗透在每个环节, 并落实行为。

确立了这个教学行为的目标和要求,我心里就有底了, 研究起来也更有方向性了。

那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 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课堂教学听、 评课活动, 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 提问的难易适度、 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

我们在同讲一堂课活动中, 就特别留心了各节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 同时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 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 在评课中, 每位老师也都针对课堂提问发表了看法。

在课堂中, 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

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

是这么做的:

(1) 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 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 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

(2)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 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 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3) 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

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 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 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 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四、 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 取得的成绩。

3 / 4

1.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 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 学习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 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得事倍功半。

由此我撰写了教学反思、 案例分析、 阶段报告。

2. 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 、 设问 中争当学习小主人, 改变了被动、 懒惰、 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 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课堂问题的兴趣, 思维得到锻炼。

(二) 今后的改进措施。

1. 进一步落实教学研究。

在课堂实践中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 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 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 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 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做学习的主人。

2. 进行多渠道的学习, 注重平时积累。

3. 继续充实完善个人研究资料夹, 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 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论文、 优秀课例、等, 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