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执行记录(开工前)
工程名称 通病 类型 编号 防治措施 杆(塔)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复核重 执行情况 杆塔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 线路方向桩、转角桩、中心桩按要求采取保护措施 □ 备注 1 一、线路复测质量通病 2 要跨越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 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中心桩采用混凝土浇注300×300×100mm 进行保护,其顶面应有杆塔号、线路方向、四腿方位等标识。 特殊地质条件时,(如:流沙、泥水、稻田等)应在 二、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 1 开挖前,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成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 已恢复塔位中心桩 □ 2 三、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 基坑开挖,应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基础坑深符合设计要防止出现超深或浅挖现象。 基础坑开挖前要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求 □ 按要求二次复核中心桩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 □ 1 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正确。
施工负责人: 检查人: 监理: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执行记录(基础施工)
工程名称 通病 类型 编号 防治措施 特殊地质条件时,(如:流沙、泥水、稻田等)应在杆塔号 执行情况 已恢复塔位中心桩□ 备注 1 一、基础分坑、开挖质量通病 2 二、基础位移、扭转质量通病 开挖前,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成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 基坑开挖,应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基础坑深符合设计防止出现超深或浅挖现象。 基础坑开挖前要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要求 □ 按要求二次复核中心桩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 □ 1 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正确。 1 混凝土施工前应取得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附有试配强度报告)。 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基础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严格按照配合比。 □ 基础立柱不出现几何变形,不出现跑浆、漏浆。 □ 2 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模板接缝处采取粘贴胶带等措施,防止出现跑浆、漏浆现象。 三、混凝土质量通病 浇制中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现场安质人3 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过程。防止出现振捣不均匀,或振捣过度造成的离析。 振捣均匀,不出现混凝土离析。 □ 不出现混凝土离析□ 多方位下料,地脚受力与基础立柱同心 □ 无二次抹面 □ □ 引下线竖直埋入土中,直至设计埋深□ 按要求做防沉层 □ 工完料尽场地清 □ 4 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应使用溜槽、串斗,防混凝土离析。 基础浇制时,应多方位均匀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 混凝土凝固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高差进行测量,杜绝二次抹面。 接地体敷设时要边压平边回填,保证埋深。 杆塔引下线应竖直埋入土中,直至设计埋深。 回填时坑口的地面上应筑防沉层。防沉层应平整规 5 6 1 2 符合设计埋深 四、接地沟埋深不够质量通病 五、基础整理不规范质量通病 1 范,其宽度不小于坑口宽度,其高度不应掩埋铁塔构件。 2 基础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施工负责人: 检查人: 监理: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执行记录(铁塔组立)
工程名称 通病 类型 编号 防治措施 对塔材的运输和装卸,应采取防止变形及磨损的措施。 对于抱杆下拉线的设置宜采用吊装带,当采用钢丝绳时要对被绑扎的部位进行保护。 铁塔组装过程中发生构件连接困难时,要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严禁强行组装造成构件变形。 应按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核对螺栓等级、规格和数量,匹配使用。 杆塔组立现场,应采用有标识的容器将螺栓进行分类,防止因螺栓混放造成错用。 对因特殊原因临时代用螺栓要做好记录并及时更换。 设计单位应提供紧固力矩的范围。螺栓紧固时其最大力矩不宜大于紧固力矩最小值的120%。 防治紧固工具、螺母插伤塔材锌层。紧固螺栓宜使用套筒工具,应检查螺帽底部光洁度,采取防止螺杆转动的措施。 篓筐 □ 设置记录表 □ 现场检螺栓按图组装 □ 现场设置螺栓分类杆塔号 执行情况 运输装卸采取了保护措施 □ 对塔材采取包裹保护 □ 严禁强行组装 □ 备注 1 一、铁塔构建变形、镀锌层磨损的质量通病 2 3 1 二、螺栓匹配不统一质量通病 2 3 1 查 □ 2 三、螺栓紧固质量通病 3 4 使用套筒紧固螺栓 □ 严禁代替使用 □ 交叉铁所用垫块要与间隙相匹配,使用垫片时不得超过2个;脚钉备母外侧螺丝不得露扣,确保脚钉紧固。 螺栓紧固时应严格责任制,实行质量跟踪制度。 现场人员签字确认 □ 施工负责人: 检查人: 监理: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执行记录(架线)
工程名称 通病类型 编号 1 防治措施 装卸、运输导线过程中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导线磨损和碰伤。 放线时应保证轴出线与张力机进线导向轮在一条直线上,导线不得与线轴边沿摩擦。换线轴时应防止导线与张力机、线轴架的硬、锐部件接触。 杆塔号 执行情况 备注 3 一、导线磨损质量通病 4 余线回盘时,若连接网套被盘进线轴,应在连接网套和其它导线间垫一层隔离物。张力机前、后的压接和更换线轴时地面必 须采取保护措施,禁止导线直接与地面接触。 完成牵张放线作业,各子导线临锚后,宜使子导线弧度相互错位,防止子导线鞭击。 卡线器不得在导线上滑动,卡线器后侧导线应套橡胶管保护。 放线滑车使用前要检查保养,保证转动灵活,消除其对子导线弧垂的影响。 耐张塔平衡挂线时划印及断线位置应标示清楚、准确。 5 6 1 2 二、子导线弧垂超差质量通病 1 压接管压接后应检查弯曲度,不得超过2%L(L 为压接管长度)。有明显弯曲时 应校直,校直后如有裂纹,应割断重接。 经过滑车的接续管应使用与接续管相匹配的护套进行保护。当接续管通过滑车时,应提前通知牵引机减速。 三、压接管弯曲质量通病 2 3 对于超过30 度的转角塔、垂直档距较大、相邻档高差大的直线塔,要合理设置双放 线滑车。 开口销不得漏装,不得出现半边开口和开口角度不够60度的现象。 铝包带的缠绕应紧密,并与导线外层铝股绞制方向一致。两端露出线夹但不超出10mm,其端头回绕于线夹内压住。 绝缘架空地线放电间隙的安装,应使用专用模具,控制不大于±2mm。 地线进变电站构架连接处,应加装绝缘 1 四、附件安装质量通病 3 4 5 子,并在连接线上设置便于站内接地电阻检测的断开点。 1 五、线路防护质量通病 设计单位应给出杆塔标牌的固定位置、螺栓的规格。 2 线路杆号牌、标示牌、警示牌安装要牢固、规范。其朝向应面对小号侧,或面向道路 或人员活动方向。 双回路铁塔色标漆涂刷要清晰简洁,干 净。要采取措施防止瓷瓶、铁塔受污染。 4
施工负责人: 检查人: 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