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用申论范文

用申论范文

来源:华佗养生网


精准扶贫才能“扶真贫”

从事农村工作数十年,改革之初的一副质朴的农家春节对让我记忆犹新,上联:责任田一田盖一田,下联:农民年一年胜一年,横批:万象更新。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最让全国人民关注的是近1亿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之路。近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两句朴实的话,出自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习总指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年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会宁县是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我县也制定了“扶贫到村,规划到户,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的扶贫思路.

当前会宁推动精准扶贫的难点

(一)水、电、路基础设施落后,金融扶贫成本增加。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长期投入有限,欠账太多 ,公路覆盖面窄、路况差,住房条件差.

(二)生态环境差,贫困地区信用评级困难增加。贫困村农民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缺乏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意识,缺少农村实用新知识、新技术,家庭经济脆弱,扩大家庭生产投入困难。贫困村中有一点技能的青壮年人口往往都外出务工谋出路,留守的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生产能力偏弱的“三偏”农民,这部分农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更为严重。

(三)认识误区,贫困户的内生需求不足。贫困地区农户产业发展选择较难,增收渠道单一。从调查情况看,贫困地区农户贷款的需求分别为大件生产设备的采购、建房、婚丧嫁娶、大病住院、子女上学等,日常对贷款的需求并不迫切。有些贫困户仍然抱着依赖“输血”式救济的老观念不放,有些贫困户甚至有“金融扶贫是国家救济,可以借钱不还”的错误想法。

当前会宁推动精准扶贫的对策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点和难点,在于是否能让帮扶贫困户有稳定的增收脱贫产业,是否能让贫困户有稳定的增收来源,是否能让贫困户养老、医疗和子女教育有保障,是否能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自愿摘掉“贫困帽”。这要求我们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实优势企业带动贫困户如期脱贫。优势企业带动贫困户如期脱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二是要抓实当年增收脱贫项目。当年增收脱贫项目,是贫困户当年能否脱贫的最重要依据和标志之一。要把短、平、快的当年增收脱贫项目放在最优先、最紧急的位置来抓。三是要抓实巩固脱贫成效的中长期扶贫项目。要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一定要兼顾抓好中长期扶贫项目。一方面,要抓好中期的扶贫产业和精准帮扶,要培养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和接受中职、高职教育,要扶持贫困户种黄芪、党参、柴胡等药材,并加大养殖力度。另一方面,要抓好长期的扶贫产业和精准帮扶,要尽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坚持城镇化带动,同时,要大力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试点。

要依法依规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扶贫资金投入到设施农业、种养业、水电、等扶贫项目形式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健全好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村、贫困户。四是要抓实小额信贷金融扶贫。以扶贫小额信贷为主的金融扶贫,是当前破解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题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以小额信贷为主的金融扶贫,做大“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小额

贷款.另一方面,要大力探索和创新金融机构对能够带动和促进贫困户脱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村办经济实体等新型经济组织,进行贷款贴息扶持机制。五是要抓实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由于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在扶贫工作中,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精准扶贫,就要结合培育现代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一个主要方向。脱贫的关键是增收,农村增收的未来方向是现代农业培育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扶贫,既要找准当地农业优势资源,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改善的有机融合;更要有效利用现代农业和产业发展引进的科学技术、新理念新思维,发挥产业带动支撑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提高素质,形成扶贫工作新态势。

精准扶贫,打赢这场硬仗,就要在扶贫机制创新上谋改革、求突破。新一轮扶贫开发面对的困难,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闯的“深水区”,必须要依靠借助农村深化改革,形成扶贫开发新机制。既要改进扶贫考核机制、责任机制,全面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益;也要改革扶贫项目和资金运作办法、监督管理办法,保证扶贫项目和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合法、阳光、透明。要以扶贫开发的科学、规范和实效,精准发力,真扶贫,扶真贫,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诚然,从粗放型扶贫走向精细化扶贫,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扶贫工作者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迈开双腿走进千家万户,倾听他们的意见;敞开心扉面向一村一户,制定具体的方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这样,才能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