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周练卷9(附答案)

周练卷9(附答案)

来源:华佗养生网
长郡中学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周练卷09 2013-11-18

周练卷09 遗传与进化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5分,共50分)

1、如图为某正常男性精巢中一个精原细胞过程(除基因自由组合外,未发生其他可遗传的变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D )

A.a1与a2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相同、遗传信息相同的概率为1/2 B.a1与a3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相同、遗传信息相同的概率为1/223

C.a1与b1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相同的概率为1/2,遗传信息相同的概率为1/223 D.a1与b3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相同的概率为1/223,遗传信息相同的概率为1/223 2、下列各育种过程中,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 D )

A.小麦育种,F1自交,选择F2中矮秆抗锈类型,不断自交,不断选择 B.亲本杂交,取F1花粉,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选择所需类型 C.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物理法或化学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植物组织培养

D.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入受体细胞,需用鉴别培养基鉴定,用病原体感染

3、以六倍体小麦为母本,二倍体玉米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合子在最初几次细胞中玉米染色体被排除,最后形成只具有小麦染色体的幼胚,经培养获得植株M。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培育获得的M为不同于双亲的新物种 B.该方法应用于育种可显著缩短育种年限

C.植株M的体细胞有三个染色体组,因此M具有高度不育的特性 D.该方法能解决花药培养不易产生愈伤组织的问题

4、用玉米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不考虑基因突变)。在此过程中某时间段内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e~f过程中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与c~d过程相比,d~e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C.秋水仙素作用于c点之前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D.e点后细胞内染色体组最多有4个,且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1

长郡中学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周练卷09 2013-11-18

5、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7.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C )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8、下表是某种生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中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C )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年份 0.81 0.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99 0.01 0.19 0.36 0.51 0. 0.75 0.84 0.90 基因a的频率 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9、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野生型和煤烟型桦尺蠖分别在不同地区释放,几天后重新捕获,得到如表所示结果。 地区 煤烟型 野生型 473 496 释放数 未污染的(多赛特) 30 62 重新捕获数 601 201 释放数 已污染的(伯明翰) 205 32 重新捕获数

2

长郡中学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周练卷09 2013-11-1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通过上述数据可以推算出未污染地区野生型总数 B.在未污染地区煤烟型的桦尺蠖存活率更高 C.两地区的桦尺蠖的基因频率完全相同

D.两地区的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

10、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以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野外的普氏野马各种基因的频率都将会发生不断的变化 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发生定向的变化 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

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 二、教材原文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11、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12、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13、杂交育种后代会出现_________现象,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14、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15、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__。 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_变小。

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5)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______。

(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种群 (2)D (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4)基因库 (5)33% (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或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

3

长郡中学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周练卷09 2013-11-18

16、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___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后,该群体的A基因频率为________,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这________(是/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这三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这种植物靠当地的一种昆虫传粉,且色彩鲜艳的红花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______________,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 )

(5)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种群 基因库 (2)75% 不是 (3)72.5% 5% 22.5% 没有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4)AA=Aa>aa A (5)物种 生殖隔离已经形成 附加题(共20分) 17、(4分)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

aaa

致死(aa、XX、X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 C ) A.1/8 B.1/6 C.1/11 D.1/14 18、(16分)瑞典遗传学家尼尔逊·埃尔(Nilsson-Ehle H.)对小麦和燕麦的子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若干个红色子粒与白色子粒的纯合亲本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况:

结合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红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该性状由_____ 对能遗传的基因控制。

(2)第Ⅰ、Ⅱ、Ⅲ组杂交组合子一代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有____、____、____种。

(3)第Ⅰ、Ⅱ、Ⅲ组F1测交后代的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依次为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 (1)显性 3 (2)3 3 1 (3)1∶1 3∶1 7∶1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