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墩头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墩头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来源:华佗养生网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墩头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不可知的偶然 格非

1980年夏天,我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毫无意外地,我落榜了——化学和物理都没有超过40分。母亲决意让我去当木匠。

当时木匠还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我们当地有很多有名的木匠,但我母亲请不到,她请了家里的一个亲戚。这个木匠因自己是有手艺的,觉得自己特别牛,很是凶悍。他对我母亲说,这个孩子笨手笨脚的,不严厉是学不出来的,我要是打他你会舍得吗?母亲只得说,你打吧。我很不喜欢这个跷着腿坐在大椅上的人——我和他无冤无仇,他为什么要打我?我就对母亲说,我要考大学,而且要考重点大学。母亲睁大了眼睛说,孩子,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你连门都没有摸到呢。你要是考上大学,我们都要笑死了。

就在我灰了心,要去当木匠学徒的时候,一位镇上姓翟的小学老师,敲开了我家的门。他与我非亲非故,素不相识。我至今仍然不知他是如何寻访到我们村的。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夜已经很深,大家都睡了,他戴着草帽,站在门外,把我母亲吓了一跳。他见了我劈头就说,你想不想读谏壁中学?——那是我们当地最好的中学。我当然是很愿意的。他说他可以把我引荐给那里他的一位朋友。 当我拿着翟老师的亲笔信到了谏壁中学,他的那位朋友却告诉我,语文、数学必须拿到60分,不然无法进入补习班。他说,让我看看你的高考成绩单。

在决定命运的时候,我的脑子还算比较清醒。我知道我的成绩根本不能进入这个补习班,我也知道无论如何不能够把口袋里的成绩单给他看,于是我说,我把成绩单弄丢了。

“你可以去丹徒县文教局查一查,把分数抄回来。”他说完,给了我一个地址。

县文教局在镇江,青云门六号。在马路边上,我只要随便跳上一辆公共汽车,就可以回家,永远做一个木匠的学徒。可是如果我去镇江的文教局呢?事情结果是一样的,我还是会得到一张一模一样的成绩单,还是无法进入谏壁中学,还是要返回家乡,做一个学徒,为我的师傅递上热毛巾,听任他大骂。

我徘徊了两个小时。镇江对我而言,是一座陌生的大城市,它实在太远了,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我其实是一个很保守的人,不会轻易冒险,不会去做我觉得非分的事情。我觉得我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要回家的。我根本没有去过镇江,而且去了也不知道县文教局在哪里。这些都是我无法逾越的困难。但那一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鬼使神差地登上了前去镇江的过路车子。

到了县文教局,正好是下班时间,传达室老头儿冷冷地说,现在下班了,你不能进去。 我想也罢,我进去又有什么用呢?在我打算掉头离开的时候,有人叫住了我:小鬼,你有什么事?

我看见两个人,一男一女,往外面走。我说我的高考成绩单丢了,能不能帮我补一下?

男的说,下班了,明天吧。

女的则说,我们还是帮他补办一下吧,反正也不耽误时间。

他们把我带回办公室,帮我查找档案,又问我办这样的成绩单,有什么用处。 我沉默了一下,突然说:“我的成绩单没有丢。” “那你来这里干什么?”他们显然有些生气了。

我于是讲了高考的落榜,讲了自己很想去谏壁中学补习,但是没有达到他们要求的分数线。我说我一定要读这个补习班,去考大学。

那个女的说,这怎么行?男的不吭气儿,他抽着烟,盘算了好一会儿。他让我出去等回话。十分钟后,他说,唉,帮你办了。

我那时很小,15岁,穿的衣服很破旧。大概他是因此萌生了帮助之心。

他们问我需要多少分,我说语文70分,数学80分。说完了很后悔,因为这个分数已经可以考上大学了。我又把分数改过来了,语文68分,数学70分。写完了之后要盖章,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公章突然找不到了。

他们翻遍了抽屉,打开又合上。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可能是最紧张的时候。没有章不就完了吗?事实上公章就在手边,大概是当时大家都太紧张了吧。

女的盖完了章,轻轻说了一句:“苟富贵,勿相忘。”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那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丽的女性。我的感激出于如下理由:她竟然还会假设我将来会有出息。

我似乎没有说什么感激的话,拿着成绩单,飞跑着离开了。等回到家的时候,我一天都没有吃饭,整个人都要虚脱了。

第二年我再次参加高考,开始了在大学的求学之路。 选自《2014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0.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A. 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师对“我”主动帮助,而这位老师的朋友却“公事公办”,小说借这种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B. 母亲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认为“我”不可能考上大学,于是决意让我去当木匠,并请了一个特别牛却很凶悍的木匠亲戚教我。

C. 作品以朴实的笔调叙述了我的人生遭际和内心纠葛,反映了在80年代刚刚恢复高考时期,有关教育部门随意改分数、任意盖公章的不正常现象。

D. 小说以我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得以金榜题名作为结局,丝毫不去提及备战高考的经过,这样写呼应了标题,使情节更加集中,颇具艺术匠心。

E.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而恰如其分的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县文教局两位办公员在办与不办上的纠结和找公章时的紧张,就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

11. 小说在刻画“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2. 作品善于制造情节上的曲折,请简要分析这个特点,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参:

10. DE

11. ①不甘平庸。不甘当木匠,想要考大学。

②自尊心强。母亲默许木匠师傅可以打我,这让“我”无法接受。 ③懂得感恩。女办公员对我说了一句“苟富贵,莫相忘”,让我泪流满面。 ④有些保守。不愿冒险,不愿做“非分的事情”。 12. 特点:

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①落榜之后,本已求学无望,却遇一素不相识老师推荐复读;②我本保守,不轻易冒险,却鬼使神差去了县文教局;③到达之后,却已是下班时间,欲转身离去时被人叫住;④两位办事员知道我要造假,本很生气,然后又决定施以帮助;⑤分数本已改好,却又忽然找不到公章,虚惊一场。(以上内容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作用:

①更好地表现了“我”的性格特征。 ②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③增强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内容判断正误,此题AE项考核艺术手法,B项考核情节,C项考核风格,D项考核结构,其中项,表现“世态炎凉”没有依据;B项,母亲“非常了解自己的儿子”与下文结果不符;C项,小说没有批评“随意改分数、任意盖公章”现象的意思。

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此题注意根据小说的“不甘当木匠,想要考大学”“母亲默许木匠师傅可以打我,这让我无法接受”“女办公员对我说了一句‘苟富贵,莫相忘’,让我泪流满面”“不愿冒险,不愿做‘非分的事情’”等情节概括“不甘平庸”“自尊心强”“懂得感恩”“有些保守”等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

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25.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 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郁达夫《故都的秋》) 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 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答: 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参: 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

22.选AC。

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

了。 (有删改) 2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

25.答案:示例一:这句话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与23.答案: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②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③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24.答案:①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②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具说服力;③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相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于变化。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人生;而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化的色彩。陶渊明、谢灵运等人,能发现自然的欣赏。

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忧,因而写出“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清新自然的诗

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却不免有些落寞,自然外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

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

示例二: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

有序。

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态度。能认识山水自然之美好、博大与威力

2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的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

答:

的实现,才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郁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境与神会,真

气扑人”的佳作。

24.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项,“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错误,自

然山水对人生、艺术有影响,不等于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本文的中心观点是“欣赏自然山水,也

就是欣赏人生、艺术”。C项,“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错误,原文实际说的是对利欲熏心的人要服用清凉散。

23.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紧紧抓住“如何”二字来进行思考,答案比较分散,可对原文内容分层概括,抓住关键词。从第②段第一句可以提炼出“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从第⑤段可以提炼出“不为世俗所累”的观点,从第⑥⑦⑧段可以提炼出“主动寻访山水佳处”的观点;第⑨段“乡下”“都市里”“天良不泯,本性尚存”等句子说明要“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24.本题考查对作品技巧的分析能力。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的作用,可以结合上下文从两个方面思考并概括,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濑户内海风景优美,让作者产生物我两忘、生死全空的感受,实际说明了好的山水对人的性情有良好的陶冶作用。一 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上一段写到了孔夫子、太史公游历名山大川的感受,在游览濑户内海后面,作者又谈到了崂山、黄山、雁荡山对他的影响,这其实就是承上启下,使文章不那么单调,有了一些变化。

25.本题考查对作品意蕴的探究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和所给的材料展开篇幅,不可只讲述大道理,要有例子进行佐证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风俗通》中记载了:“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

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选自2011年7月15日中国国学网,有删改)

1.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B.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C.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工具,古琴又被人们赋予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是一件受到人们

欢迎的乐器。

B.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文王、武王加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这些在《风俗通》中都有记载。

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是弹奏古琴的好时机。

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它与棋术、书法、绘画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参:

1(3分)B(原文第一段说“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

2.(3分)C(原文为“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3分)B(“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在《风俗通》中有记载”于文无据)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文言文阅读。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帝不纳。

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濬兼遣攀过羊祜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B.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C.在任三年,迁大司农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

D. 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攀“居心平允”的一组是(3分) ①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②攀善于将命,帝善之 ③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 ④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

⑤攀不得已,扶疾赴召 ⑥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名士,被乡里诽谤,何攀任梁州、益州中正的时候,为他们辩明曲直,引荐他们担任官职。

B.何攀与石崇的奏章提出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旧制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

C.何攀在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的时候,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就职,皇帝也下诏催促,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

D. 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口述计谋,皇帝又召见何攀,命令他与张华筹划讨伐事宜。

1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4分)

②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3分)

(2)用分隔号(/)给下面这段话断句。(3分)

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若五十以前德性不能坚定五十以后愈懒散愈昏弱再休说那中兴之力矣。

参:

8.C(C .都是“升迁,高升”之意。 A.前一句为“拜访”,后一句为“超过”。B.前一句为“坚决”,后一句为“本来” D.前一句为代词,他,即何攀;后一句为代词,代前文的“向之所

欣……已为陈迹”)

9.D(②为能力;④不贪财;⑤被逼应诏)

10.A(“引荐他们担任官职”原文无据,原文为“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11.(1)(7分)①当时适逢何攀正在为母亲守丧,于是(毅然)到梁州上奏章,证明皇甫晏没有谋反,所以皇甫晏的冤情能够得到昭雪(申诉)。(4分。“适”、“遂”“诣”“反”“得”等词,正确三个即给3分,句子通顺1分。)

②(何攀虽然担任显要的官职,家里却非常贫穷寒素,只把周济穷人当作重要的事情。(3分。“居”“惟”正确一个,“以……为”句试正确,句子通顺,各1分。)

(2)(3分)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若五十以前德性不能坚定/,五十以后愈懒散/,愈昏弱/,再休说那中兴之力矣。

译文:提升品德、钻研学业在少年时期,明白道理、成就道德在中年时期,精通义理、谙熟仁道在晚年时期。如果五十岁以前还不能使自己的德性坚定,五十岁以后就会更加懒惰散漫,更加昏聩懦弱,更不用再说什么由衰弱到振奋的力量了。 附:《何攀传》译文

何攀,字惠兴,是蜀郡郫县人。在州任主簿。刺史皇甫晏被牙门张弘杀害,诬陷他谋反。当时适逢何攀正在为母亲守丧,于是(毅然)到梁州上奏章,证明皇甫晏没有谋反。所以皇甫晏的冤情得以申雪。王濬为益州刺史,征召他担任别驾之职。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口述计谋,诏令第二次接见,于是命令张华与他筹划讨伐事宜。王濬还派何攀拜访羊祜,当面陈述讨伐吴国的策略。何攀善于传命,皇帝爱惜他,让他参与王濬军事。等到孙皓向王濬投降,王浑却因为晚到一步而生气,想要攻打王濬。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给王浑,由此矛盾化解。

被任命为廷尉,当时廷尉诸葛冲因他是蜀地的人,轻视他,等到共同审理疑难案件,诸葛冲开始佩服他。升任散骑侍郎,杨骏执掌政事,大量培植亲族,丰厚地封爵赏赐,想用这种恩惠来保卫自己。何攀以为不妥,便与石崇共同他,奏章上说:“现在陛下继承宏业,是天意所授。而赏赐封爵厚于武帝泰始初期,这是第一个令人不安的;今日施加恩泽的封赏,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这是第二个令人不安的;今日封赏的爵位和制度,应当传之于后世,如尊卑之位没有差别,有爵者都要晋升,那么数世之后都成了公侯,这是第三个令人不安的。臣等敢冒死向陛下提出建议,认为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制度和封赏名单,都保存完好,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我朝旧制。”皇帝不采纳。

因参与谋划杀掉杨骏有功劳,皇帝封他为西城侯,封赏他食邑一万户,赏赐丝绢一万匹。何攀坚决推辞,让出食邑和丝绢各一半,剩余的分给亲戚,基本上没留给自己。征用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升任大司农。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何攀坚决推辞不就职。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他就职,皇帝手诏又催得紧急严厉,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等到赵王司马伦篡位,派人召见何

攀,他却越发说自己病重。司马伦发怒,将要杀他,他不得已,带病应诏。在洛阳去世,年仅五十八岁。

何攀心地公平适当,担任官职严肃,喜欢鉴赏人物,尊儒爱才。任梁州、益州中正,引荐了被埋没的人才。巴西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的名士,被乡里诽谤,评议了十多年。何攀辩明曲直,洗清冤枉。何攀虽然担任显要的官职,家里却非常贫穷寒素,只把周济穷人当作重要的事情。 5.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战国策》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B.《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C.本篇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D.臣,本义是男性奴隶,后假借为奴隶、臣子。甲骨文象箕坐之形,身手都被束缚。一般都作家臣,或人臣解,也可解为宫廷诸侯大夫家中,当使唤做家务的佣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参:

答案: (1)C (2)A

(3)①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②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C蔽,蒙蔽。译文为: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2)A“东汉末年刘向”错误,是西汉末年刘向。

(3)①私,偏爱;以,认为;于,比。译文为: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②市,集市;间,偶尔。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 参考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

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6.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12至13题(每题2分,共计4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故列叙时人 列:依次 B.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C.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这、此 D.临文嗟悼 临:将要

13.下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④纵一苇之所如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 ④ C.①/③/ ②④ D. ①②/③/ ④

参:

12、D 13、B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20、把下面三个句子合并成一个通顺的长单句,要求:意思完整,要点不能遗漏,词语可调换。(4分)

①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是一个科学事实。

②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

③海洋地质学家还认为地中海可能一度是沙漠。 参:

20、(4分)海洋地质学家根据蒸发岩只有在海洋干涸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个科学事实,认为地中海曾经干涸过甚至可能曾经是沙漠。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

“护苗2015”行动,旨在彻底净化网络上毒害儿童的“毒草”,儿童得以安全地利用网络学习、生活、娱乐,健康地成长。

青少年涉世未深、自制力比较弱,很容易受网络“毒草”侵害。就像罂粟有毒,却有漂亮的花朵一样, ① ,网络上那些色情低俗、暴力恐怖和谣言“毒草”也是通过伪装迷惑青少年的。

“护苗2015”行动,需要有网友的监督,有主管部门的尽责, ② ,自家园地有多少“毒草”,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大多网站自己是清楚的。

答:

① ②

参:

①网络“毒草”也很善于伪装(有迷惑性);②更需要各网站参与配合(每句2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 略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小佳佳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甘之如饴地吃着奶,一双小手不停四乱动,小脚还不时地蹬几下,那样子真是乖巧可爱。

(2)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2018年9月开业,新闻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

(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去哪儿玩比较省钱?哪里既舒服又好玩?这些问题,大家讨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最终也没有结果。

(4)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直以来都是党和的作风。成都市今年来安土重迁,拨

给搬迁的农民一笔拆迁费,以使他们在建设新家园后,还有足够的生活费用。

(5)我认真阅读了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令人感到莫名激动的文字,以至让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6)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A. (1)(3)(6) B. (1)(2)(4) C. (2)(3)(6) D. (2)(4)(5)

参:

B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甘之如饴:比喻对某 件事物极为喜爱,也用来表示乐于承受艰难、痛苦。望文生义。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对象错配。莫衷一是:各有各的意见、说法,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安土重迁: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移。句意与此相反。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 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故选B。

10. 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___ ___;第三类,__ __。第一类人,___ __;第二类人,_ ___;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_ __,__ _。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 ①④⑤②⑥③ B. ①④⑤②③⑥ C. ⑤②③④⑥④ D. ⑤②①③④⑥

参:

C

试题分析:第一、二两空承接上文,还是应谈什么画是最好的画,可确定②⑤应放在前面,再从内

容递进得角度确定⑤②的顺序;第三、四空所在的位置从原文看,对“道”的追求应是呈递进的形势,再从“人”与“道”对应的角度,划确定③①的顺序,最后两句做评论性总结,⑥在④前。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本题解答时就应先将所给六个句子按原文提示分类,然后再确定句子之间的顺序即可。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诗经·小雅·采薇》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读来凄婉动人,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请发挥你的想象、联想,按照下列要求将这一章进行改写。 要求:

(1)使用第一人称,侧重在描写中抒情。 (2)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