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三品的词语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同工同酬。
同三品的词语有: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同德同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2:拼音是、tóng sān pǐn。3:注音是、ㄊㄨㄥˊㄙㄢㄆ一ㄣˇ。4:结构是、同(半包围结构)三(独体结构)品(上下结构)。
关于同三品的成语
调弦品竹 品竹调弦 品评卓逸 弹丝品竹 品竹弹丝 品竹调丝 评头品足 品貌非凡 品头题足 品头评足
同三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后李勣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二、网络解释
同三品同三品:综合释义: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后李勣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后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汉语大词典: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后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其他释义:1.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后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三、词语解释
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后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基础解释: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