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忽的近义词是:清楚。
恍忽的拼音是:huǎng hū。结构是:恍(左右结构)忽(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见“恍惚”。基础解释是:见“恍惚”,(形)①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精神~。②形容不清楚,不清晰或不真切:我~记得这件事。汉语大词典是:亦作“恍惚”。亦作“恍欻”。亦作“恍曶”。(1).模糊,朦胧。语本《老子》:“道之为物,惟恍惟忽。”《淮南子·原道训》:“游微雾,骛恍忽。”高诱注:“恍忽,无之象也。”清钱谦益《鳖虱》诗:“伏匿床笫间,梦呓伺恍曶。”(2).谓知觉迷糊或神思不定。《文选·宋玉〈神女赋〉序》:“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李善注:“恍忽,不自觉知之意。”《北齐书·徐之才传》:“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明高攀龙《读书法示揭阳诸友》:“初间必是恍惚飘荡,坐亦不定,须要勉强坐定,令浮气稍宁,只收敛此心向腔子里来。”(3).形容变化疾速。《文选·鲍照〈行〉》:“翩翻类回掌,恍惚似朝荣。”吕延济注:“翩翻、恍惚,谓须臾间也。”唐韩愈《献山南郑相公樊员外》诗:“茫漫笔墨间,指画变恍歘。”。7、辞典修订版是:隐约模糊,不可辨认。《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周览泛观,缜纷轧笏,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涯。」也作「恍惚」。神志模糊不清。《文选.宋玉.神女赋》:「精神恍忽若有喜,纷纷扰扰,未知其意。」 也作「恍惚」。
恍忽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恍忽详细内容】
见“恍惚”。
二、基础解释
见“恍惚”,(形)①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精神~。②形容不清楚,不清晰或不真切:我~记得这件事。
三、汉语大词典
亦作“恍惚”。亦作“恍欻”。亦作“恍曶”。(1).模糊,朦胧。语本《老子》:“道之为物,惟恍惟忽。”《淮南子·原道训》:“游微雾,骛恍忽。”高诱注:“恍忽,无之象也。”清钱谦益《鳖虱》诗:“伏匿床笫间,梦呓伺恍曶。”(2).谓知觉迷糊或神思不定。《文选·宋玉〈神女赋〉序》:“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李善注:“恍忽,不自觉知之意。”《北齐书·徐之才传》:“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明高攀龙《读书法示揭阳诸友》:“初间必是恍惚飘荡,坐亦不定,须要勉强坐定,令浮气稍宁,只收敛此心向腔子里来。”(3).形容变化疾速。《文选·鲍照〈行〉》:“翩翻类回掌,恍惚似朝荣。”吕延济注:“翩翻、恍惚,谓须臾间也。”唐韩愈《献山南郑相公樊员外》诗:“茫漫笔墨间,指画变恍歘。”
四、辞典修订版
隐约模糊,不可辨认。《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周览泛观,缜纷轧笏,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涯。」也作「恍惚」。神志模糊不清。《文选.宋玉.神女赋》:「精神恍忽若有喜,纷纷扰扰,未知其意。」 也作「恍惚」。
五、关于恍忽的词语
六、关于恍忽的造句
1、这堕胎婴灵会随着时间渐渐长大,所以他需要的元气也会越来越多,这也就是造成妇女元神虚弱,精神恍忽的主要原因!“那怎么化解呢?”。
2、宋逾掩去眼中悲色,走出房间,站到尚承业身后,只见那绯衣内侍尖声宣旨,宋逾神思不属,恍恍忽忽只听见“赐死”。
3、恍忽间明白: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为它让人的心情在此刻绽放。
4、也是那次任务,侦察五班九个弟兄,三个牺牲,两个重伤,还有两个新战士因惊吓过度而精神恍忽。
5、恍恍忽忽间我又听到了那个幽幽的呼唤,拼命挣扎着终于看清了那个身影,那是个身材苗条的女子,但脸上却一片模糊。
6、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