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86年入学时,系主任张亦春教授给我们讲的第一次课就是"银行是门高校问,而现在我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深深体会到其内涵的深刻和宽阔,深深感觉到"内部审计也是一门高校问。我99年初参预农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四年多的内部审计实践中,每年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体会都有所不同,以下是本人这几年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不同阶段对内部审计的熟识和了解,与各位内审同行相互沟通,以期共同提高。
第一阶段,就是刚参预内部审计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对业务操作生疏,但对内部审计了解不多,和大多数内部审计同行一样,在参预审计工作之前,都是从事在具体业务操作,对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特别生疏,但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技术方法了解不多。由于对内部审计缺乏较深入到到的理解,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往往是套用以前业务工作的阅历和方法,这一阶段虽然也能基本正常开展审计工作,也能审查出一些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但由于缺乏内部审计的学问与技能,即缺乏一个合格内部审计师的基本素养,在审计中往往以业务流程的符合性作为审计发觉的主要依据,过分留意操作过程的细节,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时常会忽视了关键的风险把握环节和把握点,如对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和相互制约等基本的内部把握内容。
其次阶段,就是参预内部审计工作2到3年时间之后,从各种渠道对内部审计有了一些了解,包括参预了各种审计培训、自学了一些有关内部审计的书刊,把握了一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能部分将审计理论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初步具有了对风险的熟识和把握力气,能依据业务操作的阅历,对被审计事项的一些重要风险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出推断和评价。这一阶段,个人的内部审计综合素养提高了,但对具体业务操作则逐步开头有所生疏,由于业务品种及操作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审计人员虽然也要时常(学习)业务学问,但毕竟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对全部需要审计的业务都详细了解各种具体的操作细节。
这个阶段对一些从业务操作岗位转入新参预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是一个关键时期,由于脱离了实际业务工作,对业务操作流程特别是一些细节可能生疏,如何克服这个阶段的困难,本人所在处室有位同事曾经说过:"审计人员有三类,一类是刚刚从业务岗位转过来的审计人员,他们生疏实际操作,能按操作流程来进行审计,虽然其审计发觉可能只局限在某一方面如操作流程、制度的遵守。其次类就是几年前参预审计的人员,这些人在参预审计之前,有较丰富的业务操作阅历,但由于近几年脱离了业务实际操作,对实际业转自务操作流程开头有所生疏,这一类人假如不开头留意审计职业力气的提高,就可能变成既不懂业务又不懂审计,最终将被淘汰。
第三类人,就是参预审计工作多年,且对奶奶实际的原理和技能有深入到到的争论和了解,虽然对具体业务可能不生疏,但能应用这些学问和技能,按确定的审计程序,分析争论被审计对象的有关背景资料和进行现场检查,分析评价其内部把握,发觉把握的弱点,这类审计人员可以胜任大多数的审计项目的审计,包括不生疏的业务的审计。
本人对这个理解特别认同,在脱离实际业务操作几年后,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即原有的操作阅历可能会逐步遗忘,而审计工作的范围却在增加,不仅要参预原来生疏的业务,还要参预一些不很生疏的领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重点加强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的培育,包括较深入到到地学习了有关内部审计、内部把握的理论学问,学习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技术,并努力扩高校问面。经过这些学习和争论,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把握层次上得到提升。对一项审计活动,不再只从操作层次上去审查评价,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整体的内部把握制度角度,从内部把握制度充分、合理、有效方面去(探寻)风险点和审计重点,从而使自己的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一些以前很少接触过的业务项目也能依据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与(其他)同事一起开展审计工作。
第三阶段,就是经过确定时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初步具备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师的职业素养,包括把握相应的理论学问和技能、具有职业的`客观性、审慎性和敏锐性。在审计实践工作中,能从风险管理角度,发觉风险把握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阶段是一个提高的长期过程,本人自认为也只处在初级阶段。对审计的理解的深入到到的过程要经受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不断学习有关的内部审计学问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有助于促进这个进程,我在20xx年参预了cia考试,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广泛学习各方面的学问包括组织管理、内部把握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用心体会其中的内涵,对自己的内部审计职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利用实际业务操作的阅历进行审计到忘掉实际操作,按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技术,依靠个人的具有的审计职业素养进行各项审计职业的推断,我经受了近五年的时间,虽然这对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内部审计师还仅仅是刚刚开头,但我还是想把我的内部审计工作历程和对内部审计的体会写出来,与各位内部审计同行相互沟通,与大家一起共享,并接受大家的关怀,以求共同提高。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