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经济工作发展全局, 以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繁荣为奋斗目标, 发展特色产业,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文明一起抓,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打造我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开拓创新、 奋力拼搏、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围绕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相关规定, 结合本村委会实际情况制定本五年计划方案。
二、 XXX 基本概况
XXX 是盘龙区阿子营街道的一个村民委员会, 属于松花坝水源保护区三级区, 属于高寒山区。距离镇 1 0.00 公里, 国土面积 25.47平方公里, 海拔 21 80.00 米, 年降水量 980.00 毫米, 适宜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 有耕地 1 2000.00 亩, 其中人均耕地 1 .32 亩; 有林地22987.50 亩。 全村辖 7 个村民小组, 有农户 663 户, 有人口 25人,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主要种植烤烟、 玉米、 蔬菜、 药材等作物; 拥有林地 22987.50 亩。
三、 发展规划
1、 坚持以烤烟为主的农业种植方式。
烟叶作为 XXX 的主要经济作物, 一直是我村委会的主要收人来源, 带动全村委会经济的发展, 2018 年 XXX 完成烤烟种植面积 3741亩, 完成烟叶收购合同任务 543102 ㎏, 为村民创造收入 15206856 元。2019 年应当全面开展烟水工程、 机耕路、 育苗工场、 密集烤房、 烟草农机、 基层站、 防雹设施、 土地整理等烟地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基本烟田可灌溉烟田面烟区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保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量化责任到岗到人。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并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 结合大竹园实际,制定出各项工作方案。 明确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制定工作进度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奖惩制度。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统筹调度、 组织协调等工作,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区域划分、 调查研究、 部门衔接、 数据收集、信息传递等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烟农生产技术水平。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对烟叶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烟叶种植大户的生产技术水平。 指导他们掌握扎实的烟叶生产技术,按照技术标准规范操作,真正促进烟叶生产技术的有效、 全面落实。
(三)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开展调研工作。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政企共同参与为符合条件的种植大户投保新农合、 实施烟叶生产保险,继续加强与农业、 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和完善防灾抗灾及异常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烟农劳动强度,加快烟叶专业化、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烟农的组织化程度,发挥集体的力量和群体优势,增强抗卸风险的能力。
2、 连片种植草莓带动性发展。
草莓生长周期短、 经济效益高,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果实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有效成分, 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 XXX 自 201 4 年引入草莓种植后, 已经有 1 2 户种植户参与到种植草莓行列, 截止至 201 8年大竹园草莓种植面积达到 200 余亩, 据不完全统计草莓味村民带来 200 万左右的收入, 直接提供就业岗位 1 00 个, 为整个村委会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201 9 年增加种植面积 1 50 余亩, 届时将提高并带动我村委会村民的致富。
3、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品。
随着我国对中药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草药种植已被各界关注,而现代中药的兴起无疑给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带来新的发展,目前各地相继出台相关,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种植中药材,大力支持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在未来 5 年,我村委会抓住“农改林” 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加大中药材种植宣传的力度。 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制定中草药产业种植的发展规划,明确重要种植重点,逐步形成有大竹园特色的中药种植区。
4、 多谋思路, 提高土地利用率, 实现增产增收。
我国蔬菜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之多闻名于世。 全国栽培的蔬菜约有 1 00 多种。 近年来, 随着蔬菜价格不断上涨, 我村委会居民通过种植蔬菜已到达到增加收人的目的, 在未来 5 年内根据村委会的自然条件, 通过混作、 套作、 连作、 轮作等播种方式,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以提高村民收入。
5、 狠抓劳务输出,实现农民增收。
村委会属于高寒山区, 村民就业面过窄, 收入过低, 整体生活水平较低。 基于农业收入不足和劳动力过剩等原因, 村委会应积极鼓励村民外出打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给村民创造就业机会, 以提高收入水平。
6、 发展农产加工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推进产业附加值提升。 坚持以生态农业为基础, 推动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融合发展, 培育农村农业新产业新业态。 加快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 以产业园、 加工区为载体, 以优质粮食、 绿色蔬菜、 生态肉制品、 特色林果等产品加工为重点, 扶持打造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集聚发展。 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 实施初级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 延伸产业链条、 提高附加值。
推进农产品加工出产地惠民工程, 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和优势产区发展, 加快发展优质蔬菜、 特色林果、 生态肉制品产地分拣、包装为主的初加工。 重点推进绿色食品、 精品中药材商品化处理为主的精深加工, 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创建地域性明显的农业农村区域性品牌。 通过科学分类、 分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加强资源、科技要素的转化率, 提升农业产出价值,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分工合理、 优势互补、 协调发展的格局。
7、 改善其它服务产业
围绕规划区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 加强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主、 其它服务业为辅的服务建设, 完善流通、 信息、 金融等方面的支撑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化、 专业化、 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商贸物流业。 推进以特色生态农产品为重点的农业物流、 以生鲜冷藏农副产品为重点的冷链物流发展。 商业节点和物流中转地, 合理设置乡 村农副产品交易和日用品消费市场, 形成以特色农副产品、 日用消费品为重点的商贸物流服务业。
电商服务业。 以数字化、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 建设乡 村连锁网点, 推动农村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重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实施快递下乡 工程和农产品出村工程,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畅通“村—街道—区” 的双向物流通道, 服务农村资源, 拓展服务领域, 实现电商服务站行政村全覆盖, 农产品流通无障碍。
其它服务业。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扩大金融网点布局, 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 创新银行金融产品,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提高创业小额贷款额度, 支持建立高校毕业生、 返乡 农民就业创业资金。 积极开展与周边地区、 企事业单位的农业科技交流及合作。 促进农户 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发展种植养殖、 农资统购、 产品统销等农村专业合作社, 支持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 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 带动农户 走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四、 基础设施建设
1、 水利建设
201 9 年完成“胜天水库” 至“合作水库” 段“三面光沟” 工程。
2020 年完成茨门路箐门口至大海(鸡冠山) 三面光沟建设。
2、 道路建设
农村公路是公益性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生活、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要想富,先修路”、 “公路通,百业兴”等谚语已经成为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中重要作用的集中体现和经验总结。 要建设好农村公路,就要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业、 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农民阶层是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农民兄弟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他们为中国和现代化建设付出了心血,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村公路属于公共物品,投资回报率几乎为零,应该承担农村公路供给的责任。 因此,加快发展农村公路,改善农村交通状况,代表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在交通建设领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
加快发展农村公路,一是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是改善和优化我国公路网结构的必然选择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路数量在全国公路总量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三是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交通能否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归根结底是能否实现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 XXX 公路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XXX 做出以下计划:
2019 年完成阿果公路至绍新街道路拓宽工程建设正在实施, 三家至支嘎道路硬化工程正在施工。
计划 2020 年村委会至发祥道路扩宽硬化建设
计划 2020 鸡关山岔路至冷水沟道路扩宽硬化建设。
2019 年完成三家村及大竹园村两个小组村内道路硬化。
2019 年至 2020 年完成发祥、 冷水沟、 鸡冠山、 茨门路、 马鞍山 5个村小组机耕路建设。
2、 村委会办公基础设施建设
2022 年完成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建设
2024 年完成村委会办公楼建设
五、 民生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 民生优先” 原则,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改善就业创业质量, 加强社会保障水平, 加大脱贫巩固力度, 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推进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1、 危房改造工程
为加快推进松华坝水源区三级保护区危房改造工作, 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住房安全水平, 根据省、 市、 区 “七改三清” 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部署, 结合我村委会实际, 通过村委会努力, 基本完成松华坝水源区三级保护区生活最困难、 住房最危险农户 的C 级危房原址修缮加固和 D 级危房原址限面积拆除重建; 因地制宜分步完善给水、 供电、 道路、 排污等村庄配套基础设施。 2018年 XXX 鉴定危房户 221 户 , 到 2019 年底要完成全部危房改造工作。
2、 六个小组的公益事业园建设。
由于目 前村委会公益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修建公益事业园,不但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还能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便利, 可谓一举数得。 为了丰富 XXX 村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做出以下建设项目 :
2020 年完成发祥公益园建设
2021 年完成大竹园公益园建设
2022 年完成冷水沟公益园建设
2023 年完成茨门路公益园建设
2024 年完成马鞍山、 鸡冠山公益园建设
3、 亮化工程
201 9 年完成鸡冠山、 马鞍山、 茨门路、 三家四个村民小组路灯建设。 路灯的安装将仅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也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直接提高村民夜间出行的安全, 对维护社会稳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 生态环境保护
按照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 标, 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为核心, 保障生态安全, 加强环境保护, 节约资源利用,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促进绿色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 保障生态安全
严格执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和《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生态功能区的相关要求,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全面加强以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为核心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 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加强规划区空间管控, 严守生态安全红线。 加强生态建设, 继续实施天然林、 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 巩固退耕还林(草) 成果, 对重要和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修复。 加大对水源保护区、 湿地公园等水环境的保护力度, 强化河流、 湿地、 湖泊、 潭洞等保护。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 实施重点生态安全工程。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促进生态安全的建设和生态安全意识的培养。 开展极小物种、 珍稀濒危(特有) 物种的保护工作及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工作。强化消防管理, 严禁任何乱砍监伐行为, 做好护林防火宣传, 配备消防设施设备。 至 2022 年,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规划区森林覆盖率≥75%, 提升“水源涵养区” 与“生物多样性” 功能, 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2、 加强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 推进水环境整治, 实施废水、 废气、 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治理。 完善环保基础设施, 控制环境污染, 促进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至 2022 年, 规划区地表水质达二类标准以上,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 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达 100%,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 加大河道、 湿地等检查力度, 开展河流、 湿地、 沟渠、 水池、 鱼塘、 水窖等管护工作。 突出抓好牧羊河清淤保洁、 河道绿化工程, 实施以全面截污、 全面禁养、 全面绿化、 全面整治为重点内容的牧羊河“四全” 整治工作。
加大对一、 二、 三级保护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 对自然村、 公路路域、 排水沟等进行清淤除障, 实行达标管理。 推进垃圾、 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 实施减量化、 无害化、 资源化处理, 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开展饮用水水质达标整治及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建设项目 , 加大行政村、 自然村(村民小组) 点面源综合整治。
3、 节约资源利用
开展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 建设, 加强水资源、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能源的保护与利用, 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合理配置水资源, 确保饮用水质量, 开展生产、 生活节水工作。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科学开发水资源。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村民节水意识, 实施节水工程, 建设节水型乡 村。 集约利用规划区乡 村建设用地, 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 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
加强森林培育, 加大封山育林力度, 继续实施人工造林, 扩大后续资源。 发展生态林业, 促进林业发展,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推进乡 村节能工程建设, 积极使用清洁能源, 推广以太阳能、 液化气、 沼气为主新能源的农村环保能源建设。
七、 健全管理机制
规划区作为昆明主城饮用水水源重要的生态涵养区, 承担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建设沿河绿色生态廊道,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各项配套措施,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建设的体系。 建立鼓励, 对生态产业、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优先发展的项目 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和倾斜。 完善生态资源管护机制, 设立生态管护员工作岗位, 鼓励当地群众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 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争取生态补偿基金, 建立科学合理、 互利共赢的生态补偿标准和长效补偿机制, 探索实物补偿、 服务补偿、设施补偿、 对口 支援等方式, 提高补偿的针对性。 加快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研究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并开展试点。成立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目 标责任制, 实行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和奖惩制。 严格落实河长制、 滇池流域补偿考核机制和河道“三包” 责任制。 加大执法, 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建立健全环保机构, 加快环保队伍建设。 加大环境宣传力度, 加强全民生态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社会监督, 推进环保政务公开, 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机制。
八、 乡村文化繁荣
围绕大竹园历史文化、 农耕文化、 民俗文化、 民族文化、 等乡 村文化资源, 深化思想建设, 发展乡 土文化, 丰富文化生活, 开展移风易俗, 加强文化建设, 繁荣乡 村文化。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