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学校组织我们参加了“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学习,网络培训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专家们从“全面培养与学生评价、履职与用人评价、教师素养与教师评价、教育改革形势任务、教育评价改革与理论、高校治理与学校评价”等不同的方面,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进行详细深入的解读,阐述了新时代的教育及教育评价改革方向、要求,为我们准确理解把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进行教育评价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人主要是学习了《创新思维与创新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反思》、《构建新时代好教师的评价标准》、《高职教师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初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解读》等十多个专题报告,收益匪浅,现就从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谈谈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并且快速迈向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创造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教育变得愈发重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让“中国制造”尽快成为“中国创造”,实现强国梦,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要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人才发现、培育与推荐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关切。因此,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高职院校也需要转变观念,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时,都是以机制、制度建设为保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人才培养过程全面、全过程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或活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是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了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创业学院,由创新创业学院统筹设计和推进相关工作、制订创新创业教育制度,规范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引导兴趣,分层训练”,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以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主模式,分层次、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解决实际实践问题的能力,构建了“三层次两结合”的创新教育体系,并融入到学校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中。
“三层次”分别是“动员层、基础层、提高层”。动员层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理论、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技术讲座和学生社团活动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基础层是通过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就业指导、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及学院研究性学习项目、院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院内技能竞赛等项目实践,为学生创新创业打基础;提高层是面对创新创业能力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新特色班、参加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发明杯、挑战杯、创新设计、创业等大赛、开展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两结合”是指课内授课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研究性学习平台与专业技能项目相结合。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政行企校的合作,融合专业群建设,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如校内的大学科技园、江苏省互联网众创园、商业中心、创业中心、工程研发中心、各分院研究室、各专业群的校企共建的技术服务(中心)平台(涉及学院每个);校外的江苏省科技创新园、紫东国际创业园、金港科技创业中心、紫金创业特别社区、马群科技创业中心、仙林软件园、栖霞商务区等。通过校内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性学习项目、院内技能竞赛,促进一大批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提高技能创新的能力;通过开展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开设电子创新特色班、参加院外高水平技能大赛,助推少数有创新特长的学生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人,造就我国“最具性的创新创业一代”,以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