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执行的情形及程序:1、申请人表示可延期执行;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有理由异议;3、一方当事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4、一方当事人法人或组织终止;5、认为应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消失后恢复执行。程序:裁定中止执行;当事人告知或申请中止执行;裁定送达即生效;裁定书写明理由和依据。中止后如有财产可执行,可申请恢复执行。中止执行期限需中止原因消除后提出执行申请,否则两年内不受理。
法律分析
一、中止执行的情形有哪些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二、中止执行程序有哪些步骤
1、中止执行的原因一旦发生,人民即应依职权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
3、当事人发现中止执行的原因存在时,应积极地将中止的原因告知或向提出中止执行的申请。
3、中止执行的裁定,一旦送达当事人即发生法律效力。
4、中止执行的裁定书应当写明执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据,执行人员签名或盖章,并加盖人民公章。
三、在中止执行后怎么办
中止执行后:
1、对案件作出中止执行会有裁定书并告知申请执行人,这种情况通常是无财产可供执行。
2、如果有证据证明被执行方还有财产可供执行,可向执行局申请恢复执行。
四、中止执行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1、中止执行是有原因的,你再次申请执行必须是在中止执行的原因消除后才能提出。在中止执行的原因消除后,两年内你不申请执行,就会不受理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3、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4、《最高人民关于人民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4条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执行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恢复执行。第106条中止执行和终结执行的裁定书应当写明中止或终结执行的理由和法律依据。
结语
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可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有确有理由的异议、当事人死亡等。中止执行程序包括裁定、当事人告知、裁定书送达等步骤。中止执行后,可申请恢复执行。中止执行期限是在中止原因消除后两年内申请执行,否则不受理。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和最高人民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六十二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