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蜻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纲,具体归属蜻蜓目,差翅亚目。作为食肉性昆虫,它们以苍蝇、蚊子、叶蝉以及其他小型蝶蛾类为食,是农业害虫的天敌。蜻蜓在生物学上被归类为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因为它们在产卵时会“点水”,有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蜻蜓的幼虫阶段生活在水中,不同的蜻蜓种类其幼虫生活周期有所不同,一般蜓类需2年生长,有的甚至长达3至5年。此外,蜻蜓还能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并具有一定的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
2、蜻蜓的生活习性表现为:它们通常在池塘或河边活动,成虫在飞行中捕食飞虫,以蚊子等对人类有害的昆虫为食。虽然蜻蜓的食性广泛,不能专门用于防治某种特定的虫害,但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捕食者的角色。在中国,不同种类的蜻蜓分布广泛,例如蓝面蜓主要分布在浙江、四川等省份,长痣绿蜓则在华北地区较为常见。黄蜻遍布全国多个省份,而玉带蜻则特有于中国,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和福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