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养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王士禛的作品有哪些

王士禛的作品有哪些

来源:华佗养生网


王士禛主要作品:《真州绝句》。字号:字子真、贻上、豫孙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东新城。出生时间:1634年9月17日。去世时间:1711年6月26日。别称:王士禛、王士正。主要成就:创“神韵说”;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关于王士禛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王士禛的诗词 点此查看王士禛的详细内容

《真州绝句》

二、理论观点

清初诗人王士祯是继司空图、严羽之后倡导神韵理论的又一大家 是“神韵说”的“集大成”者。他也因标举“神韵”而名声大噪。遗憾的是,王渔洋平生只“拈出神韵”二字,并未对此作正面系统阐述。后世注家各执己见,纷纷诠释,出现了一些不同观点:有认为“神韵”即 “格调”亦即 “肌理”,它是“彻上彻下无所不该”的,这是翁方纲“泛神韵论”的解释。有认为 即,郭绍虞先生力主此说,他指出 :“神韵”“韵” “实则渔洋所谓神韵,单言之也只一‘韵’字而已。”敏泽先生以为神韵 “有时是指创作上和形似,形式等等相对应的内在的神似、气韵、风神等一类的东西”,“有时它又是指创作中那种在内容上以写景为特点,在风格上比较清新,富有诗情画意的气氛和境界。”蔡钟翔先生认为 :神韵是“古淡清远的意境”。吴调公先生在其著作《神韵论》“。叶嘉莹先生也说 :总论中则说 :神韵的主要内涵是指诗味的清逸淡远”“总清远二妙,则为神韵。”钱钟书先生在谈到渔洋诗论时亦评述道“神韵乃诗中最高境 界”说等等。以上诸“优游痛快,各有神韵。此外还有味外味”、“神韵分离,以韵为主”说自有其合理乃至深刻的方面,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谈到“神韵”的某种内涵。然而就渔洋诗论和诗歌创作的实际倾向来看,似感不甚妥切。有人认为,王渔洋标举的“神韵说”“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诗歌艺术风格上,“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两种风格并举而又侧重于古淡闲远一格 (简称“并举说”),二是指在某一首诗歌中追求“与诗的高度统一,重在诗的内在品质”,韵则偏重诗的外在风貌(简称“统一说”)。明清时期对古典文学文法的研究日趋深入缜密,而与此同时王士祯王渔洋的“神韵说”却又别开生面,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文法研究所执着的具体的文本形式,对古典作品艺术价值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更加玄奥的层面。然而,究竟应当怎样理解王渔洋的神韵说在古典文学形式观念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却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王渔洋自己在说明他的神韵说理论时说,他最喜欢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个字;有时又标举出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八个字来说明神韵的含义。从他的神韵说观念和这些解释中很容易得出这样的观点:神韵是指作品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某种情思内涵而不是形式方面的特点。翁方纲为了澄清神韵说的玄虚之论,在专析神韵说的《神韵论》文中把神韵解释为“下笔如有神”的“神”,“熟精文选理”的“理”,乃至格调、肌理等,而最终归之为“君形者”,似认为神韵属于内蕴方面的东西。现代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谈及神韵时说,神韵“非诗品中之一品,而为各品之恰到好处,至善尽美”,也就是入神之意。用“君形者”、“神”或神气、入神来解释神韵,都意味着是从作品内蕴的角度来理解神韵的。这样理解当然不错,因为“神韵”之“神”肯定与内在的精神意蕴相关。但这样解释的结果,“神韵”的“韵”字似乎还没有落到实处。当代学者吴调公先生则对神韵说中的“神韵”一词作了更细致的分析:神与韵,原来是浑然一体。但细细分析起来,却有一个由“神”生“韵”的过程。哪怕这变化很倏忽、很隐约,但却分明包含着歌德所强调的一种“灌注”过程。既有诗人主观“精神”的倾注,也有因灌注的需要从而有待于涵茹式地渟蓄或喷薄式地张扬,形成一种洋溢着“生气”的载体。总的说来,神韵论者比古代各种诗论家都更为注意“韵”,注意带着内在节奏感的心灵的流动。吴调公先生不仅指出了神韵说所包含的“神”和“韵”,即内在的精神与外在的节奏两个方面,而且强调了神韵说的重心是在“韵”的方面,即“带着内在节奏感的心灵的流动”。如果把严羽看作神韵说的先驱之一,那么应当说他所说的“别材”、“别趣”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兴趣”还只是指示了一种模糊惝恍的意蕴,还没有将神韵的问题真正锲入到文本分析的实处,因而还没有构成关于艺术形式问题的观念。王渔洋则不同,他的神韵说已成为可认知甚至可效法的东西,也就是说已经形式化了。翁方纲批评人们把神韵误当作王渔洋的发明:“诗以神韵为心得之秘,此义非自渔洋始言之也,是乃自古诗家之要眇处,古人不言而渔洋始明著之也。” 为什么人们会把古已有之的东西当成是王渔洋的发明呢?除了因为王渔洋特标举出神韵说的名目以立门户外,更重要的是王渔洋谈论的神韵虽标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实际上却有路径可寻。

三、王家祠堂

忠勤祠又名王家祠堂,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新立村冈二姓街北,是为明代王重光而建。该祠初建于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建成,当时规模宏大,但现存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祠院南北长88米,东西宽43米,占地3784平方米。院内有正堂5楹,中间3间出厦。长22米,高14米,进深9.65米,全为砖木结构,瓴瓦蛇脊,木椽单檐。堂内有合抱圆木柱8根,顶部栋梁上饰有彩绘,内壁墙上镶嵌石碣85块,保存完好。碑文集历代书法名家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柳公权、虞世南的字刻成,真、草、隶、篆诸体俱备。堂内还有王重光及其属下王、张二指挥的碑刻彩绘像。后堂3间,称为“司马祠”,原是明末兵部尚书王象乾的祠堂,现拓为王士祯纪念馆。

四、诗词选录

《秦淮杂诗》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惟余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桃叶桃根最有情,琅琊风调旧知名。即看渡口花空发,更有何人打桨迎?三月秦淮新涨迟,千株杨柳尽垂丝。可怜一样西川种,不似灵和殿里时。集评:惠(惠栋,下同)注引《国雅》评云:讽此,便已想见张绪。潮落秦淮春复秋,莫愁好作石城游。年来愁与春潮满,不信湖名尚莫愁。集评:惠补注引《国雅》评云:眼前话,一时说不到,可称神品。此即六朝乐府也。伊(伊应鼎,下同)评:首句,言自秦淮以来,不知春秋几度,人代变迁。如潮起落,风景自不殊也;次句,是追想莫愁昔日尝游于此,而今不可见矣,对此茫茫,百端交集,故第三句云“年来愁与春潮满”也;末句,遂借莫愁湖三字,弄笔作姿,极流连低回之致,与前《山蚕词》“曾说蚕丛”二语相仿。此等句法,可开后人无限聪明,然不善学之,恐亦易落恶道也。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不奈更寻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当年赐第有辉光,开国中山异姓王。莫问万春园旧事,朱门草没大功坊。新歌细字写冰纨,小部君王带笑看。千载秦淮呜咽水,不应仍恨孔都官(注)。(注)福王时,阮司马以吴绫作朱丝阑,书《燕子笺》诸剧进宫中。集评:伊评:此讥明末南京时事。明末阮大铖,与陈后主时之孔都官事正相仿,皆因便嬖荒淫亡国。但孔都官代远年湮,恨当少息,而阮司马近事可哀,故云不应仍恨古人也。旧院风流数顿杨,梨园往事泪沾裳。樽前白发谈天宝,零落人间脱十娘。傅寿清歌沙嫩箫,红牙紫玉夜相邀。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注)。(注)《白门集》注:傅寿,字灵修,旧院妓,能弦索,喜登场演剧。沙,名宛在,字嫩儿。桃叶女郎,见《蝶香集》。新月高高夜漏分,枣花帘子水沉薰。石桥巷口诸年少,解唱当年《白练裙》(注)。(注)《白门集》注:《白练裙》,万历中休宁吴非熊,新城郑应尼嘲马湘兰作也。玉窗清晓拂多罗,处处凭栏更踏歌。尽日凝妆明镜里,水晶帘影映横波。集评:惠补注引《国雅》评云:艳极,亦静极。北里新词那易闻,欲乘秋水问湘君。传来好句《红鹦鹉》,今日青溪有范云(注)。(注)云,字双玉,有《红鹦鹉》诗最佳。十里清淮水蔚蓝,板桥斜日柳毵毵。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注)。(注)阿男《秋柳》句云:“栖鸦流水点秋光。”诗人伯紫之妹也。集评:伊评:此因纪阿男“栖鸦流水”之诗,睹景而怀其人也。一诗之妙处,只在“萧瑟”二字,通首俱是“萧瑟”二字之神。以此二字,传阿男之诗之神,即以此二字并传阿男之神也。总评:惠注:钝翁《白门诗集序》:“贻上再至白门,馆于布衣丁继之氏。丁故家秦淮,距邀笛步不数弓。贻上心喜,遂往来赋诗其间。丁年七十有八,为人少习声伎,与歙县潘景升,福清林茂之游最稔,数出入南曲中,及见马湘兰,沙宛在之属,故能为贻上缕述曲中遗事,娓娓不倦。贻上心益喜,辄掇拾其语入《秦淮杂诗》中,诗益流丽悱恻,可咏可诵。噫,亦异矣哉!”惠补注引《国雅》评云:唐人《水调》,《竹枝》等歌,悉从汉魏六朝乐府陶冶而出,故高者风神独绝,而古意内含,直可一唱三叹。米元章书不使一实笔,庶几得之。《秦淮杂诗》偶而游戏,已参上乘,一切叫噪之病尽除,有心者读之,如闻雍门之瑟矣。《真州绝句》 (六首选一)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初春济南作》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秋柳》 (四首选—)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聪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高邮雨泊》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江上》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浣溪沙·红桥》其一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其二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遥指平山山外路,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夜来微雨歇,河汉在西堂。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开窗邻竹树,高枕忆沧浪。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蝶恋花·和漱玉词》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寄于淅川道子》西望商于地,风前木叶红。荒城三户在,官舍万山中。归路日犹远,故人今不同。淅江通汉水,心折武关东。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王士禛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huatuo7.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9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