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隐患分类:包括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2. 隐患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分厂(车间)、处室应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规定的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并及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整改。3. 隐患排查报告:发现隐患时,员工应逐级报告给各部门、
人为操作不当是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这类隐患包括不遵守操作规程、违规操作、疲劳操作、无证上岗等情况。人为操作隐患往往与员工的培训、管理以及企业文化有关。三、环境不良隐患 环境不良也是事故隐患的重要来源。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如照明不足、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等,以及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不可预测的自然...
21. 容器爆炸是指容器因内部压力异常等原因发生的爆炸事故。22. 其他爆炸是指除上述爆炸类型外的其他爆炸事故。23. 中毒和窒息是指因吸入有毒气体或缺乏氧气造成的事故。24. 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事故类型外的其他伤害事故。
分类方面,分为管理类隐患(代号G)、人员类隐患(代号R)、设备类隐患(代号S)、环境类隐患(代号H)。管理类隐患是因管理缺失所产生的隐患;人员类隐患是因人员自身或人为因素所产生的隐患;设备类隐患是因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缺陷、缺失或失效所导致的隐患;环境类隐患是因特种设备使用...
种类:设备设施缺陷:可能由于设计不当、老化、维护不当等原因导致。作业环境不良:如通风不良、照明不足等。管理缺陷:涉及安全制度的执行不严格等。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指违反操作规程等行为。危害性:若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处理,这些隐患很可能随着生产过程的持续而引发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3、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处理方式 (一)一般性事故隐患:应要求有关区域部门限期排除。(二)重大...
事故隐患归纳为21大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41),综合考虑...
一、分类: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较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较大事故隐患:是指随时有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随时能够造成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而且事故征兆比较明显,已经危及国家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的内容有哪些1、事故隐患分类:包括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2、排查:隐患的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分厂(车间)、处室应对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
按隐患种类,我们可以将常见的隐患分为以下十类:机械伤害隐患:涉及机械设备运行时可能造成的挤压、剪切、切割等伤害。电气安全隐患:包括电线裸露、电气设备老化、过载等问题,可能引发触电、火灾等事故。高处坠落隐患:高处作业时,缺乏防护措施或防护不当,可能导致人员坠落。物体打击隐患:高处掉落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