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己之所独得。”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原道》一文,意思是:“道”是指人们共同遵循的准则和道理,它可以是道德、伦理、法律等方面的规则和社会规范,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德”则是指个人内在的品德和修养,是个人独特的品质和特质,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实践所获得的。因此,这句
素书中最高境界的一句话如下:一、道不可以无始。赏析:这句是开篇第一句。黄石公认为,为人处世,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都有个根本和基础,那就是“道、德、仁、义、礼”,首先具备这五种修养,才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一旦时机到来,抓住机会,便可施展抱负,成就伟业。二、德者,人之所得,...
素书最厉害的三句话是:“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首先,“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这句话揭示了“道”的深奥与玄妙。所谓“道”...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生存 一作: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
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大意:所谓“明德”是人从自然中得来的,心态安详,对世上一切都清清楚楚,具备了自然中一切道理可以用来解决应付所有不同的事情。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大意:但是,天生生命的禀赋,同时...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从小就知道“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也知道长大了要做一个有“德”的人。然而,对于什么是德,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直到读到上面的那句话,才对德有更深的了解。德,就是得也,即人顺应自然的安排而使欲求得到满足的能力,它支配世间万物,使他们各自...
(3)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4) 每个人都要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工作,让他们各得其所。(5) 全公司的同事都要有发言权,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各得其所的发挥自己的能力。(6) 通过品种的...
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的意思为:所谓的品德就是各得其所,以善德施于别人,是别人各得其所,以善念存于诸心中,使善念各得其所。出处:汉朝·许慎所写的《说文解字》里对德的解释。原文:“德者,得也,得事宜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白话译文: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程子曰:“亲,当作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